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返阴丹

返阴丹

《博济》卷一:返阴丹

药方名称返阴丹

处方太阴玄精石1两,硫黄1两,消石1两(各为末),腻粉半两。

制法上四味,依次第布在干熨斗内,用纸盖覆,慢火煨久,候药上有黄芽生起便止,倾乳钵内,闭气,细研500-700下,用蒸饼为丸,如皂子大。

功能主治伤寒厥逆。

用法用量若伤寒脉候微细,四肢冷逆者,及曾经转泻者,煎艾汤约1盏,先热吃艾汤一半,细嚼1丸,以汤下之。须臾汗出便愈,重者2丸必愈。

摘录《博济》卷一

《圣惠》卷十一:返阴丹

药方名称返阴丹

别名破阴丹

处方硫黄半两,太阴玄精石半两,消石半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半两,干姜(炮裂,锉)半两,桂心半两。

制法上药取前三味同研,于瓷瓶内慢火熔成汁后放冷,重研令细;后三味捣罗为末,与前药同研令匀,用软饭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阴毒伤寒,心神烦躁、头痛,四肢逆冷,面青腹胀,脉沉伏者;或气虚阳脱,体冷无脉,气息欲绝,不省人事,及伤寒阴厥,百药不效。

用法用量破阴丹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九)。《三因》本方用法:上用铁铫,先铺玄精,次下消末各一半,中间铺硫黄末,又将二石余末盖上,以小盏合着,熟炭火三斤,烧令得所,勿令烟出,急取瓦盆合着地上,四面灰盖,勿令烟出,候冷取出研细,入后药为末,同研匀,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20-30丸,煎艾汤送下,顿服,汗出为度。未退,乃大着艾炷,炙脐下丹田,气海;更不退,则以葱馅熨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十一

猜你喜欢

  • 保婴桃红散

    药方名称保婴桃红散处方川乌5钱,白附子5钱(生用),大南星2钱,陈半夏2钱(生用)。制法上锉,以井花水拌湿,瓦器中浸之,日晒夜露,春5、夏3、秋7、冬10日,1日一换新水,日足,晒干为末。功能主治小儿

  • 正气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正气散药方名称正气散处方甘草(炒)七钱,陈皮、藿香(去梗)、白术,各一两。厚朴、半夏(同厚朴各三两,为末,生姜四两,研烂,同为饼子,微炒)。炮制右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治

  • 槟黄丸

    《顾松园医镜》:槟黄丸药方名称槟黄丸处方槟榔(用鸡心者良)雄黄制绿矾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,饭糊为丸,如米大。功能主治主胃脘心腹因虫作痛,痛无休止,面生白斑或吐清水。用法用量空腹时服3~9克。摘录《顾松园

  • 接补消肿膏

    药方名称接补消肿膏处方耳草叶、雪里开、水圹叶、乌苞叶、紫金皮。制法上为末,以鸡子清入桐油少许调匀。功能主治打扑伤损,跌磕刀斧等伤,及虎伤、獐牛咬伤。用法用量敷贴。摘录《准绳·疡医》卷六

  • 虎液

    药方名称虎液处方龙砂(制,入阳城罐内封固,桑柴火煅红,1炷香毕,取出,冷成腻粉)2两,紫苏、薄荷、防风、荆芥、羌活、连翘、蕲艾。制法上药后7味,用水5碗煎浓汁,滤去渣,再用水2碗,煎至1碗,去渣,共入

  • 白雪丹

    《圣惠》卷九十五:白雪丹药方名称白雪丹处方白矾5两(上好者,捣罗为末)。制法上于银锅中,以真牛乳5升,和白矾,煎令泣泣如雪,以寒食蒸饼末,旋下于锅中,搅令匀,为丸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止泄痢,除骨髓风。

  • 痰块百效膏

    药方名称痰块百效膏处方制甘遂60克 红芽大戟90克麻黄12克白芥子24克 生南星48克僵蚕48克朴消48克藤黄48克 姜半夏48克功能主治化痰散结。治痰核。用法用量加麻油、铅粉熬膏,摊贴。如已溃者,加

  • 回风养脏汤

    药方名称回风养脏汤处方沙参4钱,苏子1钱半,枳壳1钱,前胡1钱,桑叶1钱,茯苓2钱,白术1钱,苡仁4钱,橘红1钱,贝母2钱,荷叶蒂1枚。功能主治培土化热,熄风。主风阳外烁,肺热移于大肠,咳而遗屎。摘录

  • 清心温胆汤

    药方名称清心温胆汤别名清心抑胆汤(《万病回春》卷四)。处方麦门冬(去心)2.4克川芎1.8克人参1.8克远志(去心)1.8克甘草1.2克当归(酒浸)白芍(酒浸)白术(去芦,炒)茯苓(去皮)陈皮3克半夏

  • 胶艾芎归汤

    《医学入门》卷八:胶艾芎归汤药方名称胶艾芎归汤处方阿胶艾叶川芎当归各3克甘草0.6克功能主治养血安胎。治妊娠胎动不安或下血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妊娠在八九个月内,少加砂仁。摘录《医学入门》卷八《医略六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