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白豆蔻丸

白豆蔻丸

《圣惠》卷四十七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3分(去皮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白术1两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人参3分(去芦头),桂心半两,厚朴1两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,陈橘皮1两(汤浸,去白瓤,焙),诃黎勒皮3分。

制法上为散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霍乱,及脾胃气虚,腹胀妨闷,不思饮食,胃受风冷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以生姜大枣汤送下,日4-5次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四十七

《圣惠》卷十五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3分(去皮),草豆蔻3分(去皮),食茱萸3分,白术3分,人参3分(去芦头),陈橘皮3分(汤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3分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神曲3分(炒微黄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时气后脾胃气冷,食不消化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以生姜大枣汤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十五
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仁(炒)1两,缩砂仁(炒)1两,人参1两,白术1两,茯苓(去皮)1两,丁香1两,白姜(炮)1两,粉草1两,麦糵1两(炒),良姜半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弹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胃气弱,饱则胸间虚满。

用法用量每服1-2丸,食前煎人参大枣汤嚼下。

摘录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

《圣惠》卷五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1两(去皮),干姜1两(炮裂),半夏1两半(汤洗7遍去滑,微炒),桂心2分,白术3分,细辛3分,木香1两,诃黎勒1两半(煨,用皮),枳实1两(麸炒微黄)。

制法上为细末,以酒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胃虚弱,胸膈气滞,吐逆不下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用厚朴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五

《圣惠》卷二十八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半两(去皮),白术半两,胡椒半两,当归半两,白龙骨半两,荜茇半两,厚朴1两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,陈橘皮1两(汤浸,去白瓤,焙),芎藭半两,人参半两(去芦头),肉桂1两(去皱皮),白茯苓半两,诃黎勒1两半(煨,用皮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虚劳泄痢,腹胀满痛,或时疼痛,饮食减少,四肢无力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以粥饮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二十八

《圣惠》卷七十八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3分(去皮),桂心3分,丁香半两,陈橘皮3分(汤浸,去白瓤,焙),诃黎勒皮3分,木香半两,吴茱萸1分(汤浸7遍,焙干微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产后咳清,心胸噎闷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以橘皮汤送下;如人行3-5里再服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七十八

《医方类聚》卷十引《简要济众方》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1两(去皮),白术3分,干姜3分(炮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气不和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空心。食前煎生姜大枣汤送下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十引《简要济众方》

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九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(去皮)2两,陈橘皮(去白,焙)2两,厚朴(去粗皮,生姜汁浸,炙)2两,草豆蔻(去皮)2两,桂(去粗皮)2两,白术(炒)2两,干木瓜2两,人参2两,半夏(汤洗去滑7遍)2两,缩砂蜜(去皮)1两,高良姜(炒)1两,甘草(炙,锉)1两,陈曲(炒)1两,麦糵(炒)1两,木香1两,干姜(炮)1两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,桃仁4两(去皮尖双仁,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霍乱后,脾胃尚虚,谷气未实,津液内燥,令人烦躁,睡卧不安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-40丸,空心米饮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九

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五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(去皮)1两,木香1两,干姜(炮)1两,枳实(去瓤,麸炒)1两,半夏(汤洗去滑7遍,焙)1两半,桂(去粗皮)3分,白术3分,细辛(去苗叶)3分,诃黎勒皮1两1分,当归(切,焙)半两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胃虚冷,胸膈痞滞,吐逆霍乱,脏腑滑利,水谷不消,胀满肠鸣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以米饮盐汤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五

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一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(去皮)1两,人参1两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,诃黎勒(煨,去核)1两,桂(去粗皮)1两,厚朴(去粗皮,姜汁炙熟)1两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1两,丁香半两,荜茇半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半两,槟榔(锉)半两,当归(切,焙)半两,缩砂仁半两,干姜(炮)半两,肉豆蔻仁5枚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虚劳,脾胃挟冷,肠滑下痢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一

《圣惠》卷五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3分(去皮),黄耆半两(锉),赤茯苓半两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桂心半两,白术半两,当归半两(锉,微炒),半夏半两(汤洗7遍去滑),人参3分(去芦头),附子半两(炮裂,去皮脐),陈橘皮半两(汤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。

制法上为末,煮枣肉,和捣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,心腹(疒丂)痛,呕逆,不欲食,四肢少力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生姜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注意忌生冷、油腻、饴糖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五
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六四引《居家必用》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仁1两,缩砂仁1两,干葛1两,橘红1两,甘草(炙)1两,蜜曲律2两(如无,以葛花代之)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用生蜜为丸,如鸡头子大。

功能主治饮酒过多。

用法用量如甚醉,可用酒或白汤化1-2丸。服之立醒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六四引《居家必用》

圣济总录》卷一五五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(去皮)2两,枳壳(用浆水煮令软,去瓤,焙干)半斤,陈橘皮2两(醋浆水煮令软,去白,细锉,炒令黄色),诃黎勒(去核)2两(1两煨,1两生用),木香2两,当归(切,焙)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将大枣浆水煮,去皮核,烂研和药,丸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宽中匀气,健脾和胃。主妊娠腹满,饮食迟化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-30丸,切生姜入盐炒焦黑色煎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五五

《圣惠》卷五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1两(去皮),诃黎勒2两(煨,用皮),黄耆1两(锉),沉香1两,附子1两(炮裂,去皮脐),白术1两,人参1两(去芦头),肉桂1两半(去粗皮),木香1两,枳实1两(麸炒微黄),厚朴3两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。

制法上为细末,以酒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气不足,体重胸满,腹胁虚胀,食少无力,水谷不消,或时自利。

用法用量每服2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。

注意忌生冷、油腻、粘食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五

《鸡峰》卷十五:白豆蔻丸

药方名称白豆蔻丸

处方白豆蔻半两,丁香半两,木香半两,沉香半两,肉豆蔻半两,槟榔半两,甘草半两,青皮半两,白术5两,茯苓1两,诃子皮1两,人参1两,桂1分,干姜1分,麝香1分。

功能主治治气和胃。主

用法用量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樱桃大。每服1丸,生姜汤嚼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鸡峰》卷十五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膏升麻汤

    药方名称大膏升麻汤处方大青升麻山栀黄连功能主治主伤寒发斑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三

  • 吹鼻蝉壳散

    药方名称吹鼻蝉壳散处方蝉壳(微炙)1分,青黛(细研)1分,蛇蜕皮灰1分,滑石1分,麝香(细研)1分。制法上为细散。功能主治小儿鼻痒疳。用法用量每用绿豆大,吹入鼻中,每日3次。疳虫尽出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

  • 回春酒

    药方名称回春酒处方人参30克(切片)荔枝肉(去核)1千克功能主治助阳道,益精神。治老年阳痿。用法用量上二味,用上好烧酒5升,浸三日后服。每日早、晚服15~30毫升。摘录《同寿录》卷一

  • 神效琥珀散

    药方名称神效琥珀散处方琥珀15克磁石15克(烧,酒淬七遍,细研,水飞过)桂心15克滑石15克 葵子15克 川大黄15克(锉碎,微炒)腻粉15克木通15克木香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。功能主治治石淋,水

  • 金刀如圣散

    《仙拈集》卷四:金刀如圣散药方名称金刀如圣散处方松香1两,枯白矾1两。制法上为末,收贮。功能主治住血止痛。主跌破刀伤。用法用量临用搽伤处。摘录《仙拈集》卷四《寿世保元》卷二:金刀如圣散药方名称金刀如圣

  • 点眼砂

    药方名称点眼砂别名人马平安散(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)、诸葛行军散(《卫生鸿宝》卷一)。处方冰片麝香雄黄朱砂各1.5克 焰消3克制法共为极细末,瓷瓶收贮。功能主治主时疫毒气,痧胀腹痛。用法用量男左女右,以

  • 巴戟圆

    药方名称巴戟圆处方良姜六两,紫金藤十六两,巴戟三两,青盐二两,肉桂(去粗皮)、吴茱萸,各四两。炮制上为末,酒糊为圆。功能主治补肾脏,暖丹田,兴阳道,减小便,填精益髓,驻颜润肌。治元气虚惫,面目黧黑,口

  • 娄金散

    药方名称娄金散处方犬屎内骨7分(经霜粪更妙,多收,布包,打碎,水淘出骨,洗净,捣烂),金银花3钱。功能主治痘毒,不问寒热虚实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初起1服即消,已溃即敛。摘录《惠直堂方》卷四

  • 龙麝散

    《普济方》卷一八九:龙麝散药方名称龙麝散处方伏龙肝半两,麝香1钱,羊胫炭皮(拍碎,炒令通赤)1两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鼻衄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冷水调下,或研小蓟汁调下亦得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一八九《普

  • 东实西虚泻南补北汤

    药方名称东实西虚泻南补北汤别名泻阳补阴汤处方黄连(淡姜汁炒)4两,黄柏(盐水炒)6两,枯芩(生用)2两,知母(去毛)3两,贝母(去心)4两,桔梗2两,杏仁(去皮尖)3两半,五味子(盐水炒)3两,紫苑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