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白虎加桂枝汤

白虎加桂枝汤

金匮要略》卷上:白虎加桂枝汤

药方名称白虎加桂枝汤

别名桂枝白虎汤(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)。

处方知母180克甘草(炙)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(去皮)90克

制法上锉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清热通络止痛。温疟,其脉如平,身无寒但热,骨节疼烦,时呕,风湿热痹,壮热汗出,气粗烦躁,关节肿痛,口渴苔白,脉弦数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克,用水250毫升,煎至200毫升,去滓温服。汗出愈。

摘录金匮要略》卷上

《金匮》卷上:白虎加桂枝汤

药方名称白虎加桂枝汤

别名白虎加桂汤、知母汤、加减桂枝

处方知母6两,甘草2两(炙),石膏1斤,粳米2合,桂(去皮)3两。

制法上锉。

功能主治温疟。其脉如平,身无寒但热,骨节疼烦,时呕。

用法用量白虎加桂汤(《千金》卷十)、知母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四)、加减桂枝汤(《得效》卷二)。

各家论述1.《千金方衍义》:白虎以治阳邪,加桂以通营卫,则阴阳和,血脉通,得汗而愈矣。

2.《古方选注》: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,白虎汤清营分热邪,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,从卫分泄热,使邪之郁于表者,顷刻致和而疟已。

临床应用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(热痹):12例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,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,局部灼热红肿,痛不可近,关节不能活动,遇寒则舒,得热痛加,常为迁移性痛,并兼有发热、口渴、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,生化检查:白血球计数增高,血沉加快。根据辨证,均属热痹,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进行治疗,并随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加减用药;如热重则选用黄柏黄芩、山栀等;湿重则选用苡仁、茯苓、六一散、蚕砂等;阴虚则酌加生地、石斛麦冬;气虚则酌加黄耆党参;祛风镇痛药用防风桑枝威灵仙、乳没;活血通络用当归尾、杭芍、丹皮、木瓜络石藤等,12例均获得临床痊愈,一般均在服药2剂后;体温开始下降,关节疼痛减轻;服至6-10剂后体温正常,关节红肿疼痛显着减轻,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,平均治疗时间11天。

摘录《金匮》卷上

猜你喜欢

  • 保身散

    药方名称保身散处方轻粉1钱,黄柏5钱,乳香1钱,水粉3分,孩儿茶3钱,百草霜1钱,冰片3分。制法上药各为末。功能主治杨梅疳疮。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搽。摘录《洞天奥旨》卷十引巫彭真君传方

  • 白及糖

    药方名称白及糖处方白及500~100克冰糖适量制法把白及晒干或烘干后,研成粉末状,把冰糖(约100~150克)研碎,临用时把白及末同冰糖末和匀后加入开水,调拌成白及冰糖糊服用。功能主治补肺止咳。适用于

  • 和肺饮

    药方名称和肺饮处方活水芦根(即苇茎)5钱,百合5钱,生地5钱,桔梗1钱5分,生甘草5分,青果2枚。功能主治失音症,由实火上刑肺金者。摘录《医方简义》卷四

  • 大建脾散

    药方名称大建脾散处方荜澄茄半两,干姜半两,白豆蔻半两,丁香半两,白茯苓1两,甘草1两,肉豆蔻1两,青皮1两,半夏(姜制1宿)1两,茴香1两,缩砂仁1两,厚朴(姜制1宿)1两,神曲1两,陈皮1两,檀香1

  • 护骨散

    药方名称护骨散处方牛膝3钱,丹皮3钱,金钗石斛2钱,山芋2钱,熟地5钱,白术5钱,当归5钱,柴胡1钱,天花粉1钱。功能主治人有争强好斗,或赤身不顾,或流血不知,以致筋骨内伤,风入皮肤,畏寒发热,头疼胁

  • 九龙定风针

    药方名称九龙定风针处方生草乌3钱,生川乌3钱,北细辛3钱,闹羊花3钱,漂苍术3钱5分,瑶桂心4钱,白芷2钱5分,艾绒5钱,麝香8分。功能主治跌打损伤,或手足肩腰疯痛,年久不愈,酸痛隐在骨节筋间,非膏药

  • 葛根芍药汤

    药方名称葛根芍药汤处方葛根3分,芍药半两,甘草半两,黄芩半两,桂枝半两。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发热,自汗多啼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水1盏,煎至6分,去滓,分2次温服,相次与之。热盛者,去桂,加升

  • 逍遥蒌贝散

    药方名称逍遥蒌贝散处方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 生牡蛎山慈姑功能主治疏肝理气,化痰散结。治乳癖,瘰疬,乳癌初起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中医外科学》

  • 京三棱煎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一:京三棱煎丸药方名称京三棱煎丸处方京三棱(煨,锉)1两,蓬莪术(煨,锉)1两,芫花(醋炒焦)1两,半夏(汤洗7遍,焙)1两,青橘皮(去白,焙)1两,硇砂(去石,研)半两,附子(炮裂

  • 透骨搜风散

    药方名称透骨搜风散处方透骨草(白花者,阴干)羌活独活紫葡萄生芝麻 白糖 六安茶 小黑豆 核桃肉 槐子生姜各4.5克 红枣3枚功能主治治杨梅筋骨疼痛。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露一宿,空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