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温脾散

温脾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温脾散

药方名称温脾散

处方诃黎勒皮(炮)、人参,各三分;甘草(炙)一分,白术木香茯苓(去皮)、藿香(去梗)、陈皮(去白)、黄蓍、桔梗,各半两。

炮制上件捣,罗为散。

功能主治治脾胃气不和,腹胁虚胀,不欲乳食,困倦无力,壮热憎寒,并皆疗之。

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,水一盏,入生姜钱子大片,淮枣一枚,同煎至五分、去滓,温服,不计时候,量儿大小加减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颅囟经》卷上:温脾散

药方名称温脾散

处方附子干姜甘草(炮,锉)各15克白术30克

制法上药为末。

功能主治温脾止泻。治小儿脾胃虚寒,水泻不止,食乳不消,吃奶频吐。

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,每次1.5克。

注意服药期间,忌食鲜鱼、毒物。

备注本方乃四逆汤加白术而成。方中重用白术健脾运湿;附子干姜温阳逐寒;甘草调和诸药。共奏温阳健脾、祛湿止泻之功。

摘录颅囟经》卷上

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四:温脾散

药方名称温脾散

处方人参15克(去芦头)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木香15克黄耆15克(锉)白茯苓15克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(汤浸,去白、瓤,焙)桔梗15克(去芦头)甘草7.5克(炙微赤,锉)

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。

功能主治治小儿脾气不和,食少无力。

用法用量每服3克,用水150毫升,加生姜少许、大枣1枚,煎至75毫升,去滓,不计时候温服。

摘录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卢氏异方感应圆

    药方名称卢氏异方感应圆处方黄蜡(真者十两),巴豆(百粒,去皮,研为粉,用纸数重裹捶,油透再易纸,至油尽成白霜为妙),乳香(研)三钱,杏仁七十枚(去皮、尖,研细,依巴豆法去油),丁香(怀干)、木香(湿纸

  • 补骨脂煎丸

    药方名称补骨脂煎丸处方补骨脂(微炒,别捣)2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,葫芦巴(微炒)1两,巴戟天(去心)1两,白槟榔(炮,锉)1两,桃仁1两(去皮尖双仁,以酒1升,别研如酪,于银石器中熬5-7沸,

  • 川苦楝散

    药方名称川苦楝散处方木香30克(另为细末)茴香30克(拣净,用盐1匙,同茴香炒至黄色,去盐不用)川楝子30克(锉碎,用巴豆10个,微破皮,与川楝子一起炒黄,不用巴豆)制法上药为极细末。功能主治主瘢疝。

  • 代杖汤

    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代杖汤药方名称代杖汤处方土鳖5个(焙)苏木乳香没药各6克木耳川山甲 丹皮枳壳蒲黄归尾木通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主打伤。用法用量酒、水煎服。摘录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《外科证冶全书》卷四:代杖汤

  • 黑白神丹

    药方名称黑白神丹处方大鳗鲡1条,积久瓦便壶1个(先用甘草、黑大豆汤浸7日后再换汤浸,如此7次)。制法鳗须斤外者,清水养之5日,装入壶内,箬扎口,黄泥厚涂,炭火围煅,须煅半周时,俟冷敲出,取鳗碱炭,研极

  • 归葛饮

    药方名称归葛饮别名归葛煎处方当归3-5钱,干葛2-3钱。功能主治阳明温暑时证,大热大渴,津液枯涸,阴虚不能作汗。用法用量归葛煎(《医级》卷七)。摘录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

  • 栀子升麻汤

    药方名称栀子升麻汤别名栀子升麻散(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一)。处方栀子10枚(切碎)升麻4.5克 生地黄25克(切碎用)柴胡(去芦)石膏各7.5克制法上锉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清解肌热。治三月间至夏月发伤寒、温

  • 人参荆芥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人参荆芥散药方名称人参荆芥散处方荆芥穗、羚羊角(镑)、酸枣仁(微炒)、生干地黄、枳壳(麸炒.去瓤.称)、人参、鳖甲(醋浸.去裙.炙黄)、肉桂(去粗皮)、白术、柴胡,

  • 神仙黄矾丸

    药方名称神仙黄矾丸别名蜡矾丸(《仁斋直指)卷二十三)、黄矾丸(《外科枢要》卷四)。处方白矾30克(明亮者,研)黄蜡15克(黄色者,溶开)(一方用21克)制法上药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定痛生肌,护膜

  • 防风荆芥散

   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一:防风荆芥散药方名称防风荆芥散处方当归1两(洗,焙),川乌头1两(炮,去皮尖),羌活1两(去芦头),防风1两(去芦头),栝楼根1两,荆芥穗1两,木贼(去节)1两,甘草半两(炙),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