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固肠丸

固肠丸

医学入门》卷七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龙骨附子枯矾诃子各60克 良姜赤石脂各45克丁香30克木香15克白豆砂仁各18克

制法上药为末,醋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,脏腑停寒,脐腹疠痛,下利滑数,肌肉消瘦,饮食不下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粟米饮下。

摘录医学入门》卷七

丹溪心法》卷五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椿根皮4两,滑石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粥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燥湿,去脾胃陈积。主湿气下利,大便下血,白带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空心白汤送下。

摘录丹溪心法》卷五
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瑞竹堂方》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豆蔻(面裹煨)1两,龙骨(煅,研,水飞)1两,阿胶(蛤粉炒)1两,赤石脂(煅7次,醋淬,研)1两,附子(炮)1两,干姜(炮裂)1两,木香(湿纸裹,煨)1两,人参(去芦)1两,沉香半两(镑,不见火),白术2两(炒),诃子(去核)2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粳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下痢,泄泻。

用法用量每服70-80丸,空心米饮汤送下。

服药后觉热,去附子,加茱萸1面,黄连1两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瑞竹堂方》

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槐鹅半两(炒黄色),肉豆蔻3枚(面裹烧香),干姜(炮裂)半两,枯矾1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面糊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脏腑虚滑,泻血腹痛。

用法用量1-2岁儿每服10丸,乳香汤送下,1日2次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

《卫生总微》卷十一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黄连(去须)2两,木香2两,半夏2两(汤洗7次),干姜2两(炮),赤石脂2两(火煅5次),厚朴(去粗皮)2两(生姜制),白术2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面糊为丸,如黍米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赤白下痢,多日不愈,渐成羸瘦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乳食前米饮送下。

摘录《卫生总微》卷十一

杨氏家藏方》卷十八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硫黄2两(别研),牡蛎(煅,别研)1两,龙骨(煅,别研)1两,干姜(炮)1两,木香1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面糊为丸,如黍米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脏寒泄泻,色多青白,腹痛不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乳食前温米饮送下。

摘录杨氏家藏方》卷十八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附子1只(炮,去皮脐),白姜(炮,洗)1两,肉豆蔻(面裹煨)1两,橘红1两,大诃子(去核)1两,椒红1两(去目合口,炒出汗)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糯米粉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泻痢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空心、食前盐饭饮送下。

摘录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龙骨(煅)、赤石脂(煨、煅)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蒸饼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脏腑滑泄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丸,食前干木瓜紫苏汤送下。

摘录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
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六引曾太医方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附子(炮,去皮,切)1两,白茯苓1两,干姜(炮)半两,大黄连(去须,打碎)半两,木香(切片)半两。

制法上药用水2碗煮干,晒,研为末,面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泄泻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米饮送下。

摘录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六引曾太医方

御药院方》卷十一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木香、肉豆蔻(麸裹煨,以面熟去面用)、缩砂仁赤石脂厚朴(姜制)、川姜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面糊为丸,如黍米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脾胃不和,肠滑泄泻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-50丸,乳食前煎草节汤送下。

摘录御药院方》卷十一

《痢疟纂要》卷十四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川朴3两,木香3两,赤石脂干姜砂仁

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脏腑频泄。

用法用量方中赤石脂干姜砂仁用量原缺。

摘录《痢疟纂要》卷十四

丹溪心法》卷五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椿根白皮(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燥湿,祛脾胃陈积。主湿气下利,大便下血,白带。

用法用量《保命歌括》本方用法: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陈米饮送下。

摘录丹溪心法》卷五

《万氏家妙方》卷一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椿根白皮(炒,为末)、阿胶

制法阿胶烊水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水泻不止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空心米饮送下。

摘录《万氏家妙方》卷一

《回春》卷七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黄蜡1两,黄丹1两(水飞)。

制法共化一处为丸,如黄豆大。

功能主治赤白痢,日久不止。

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3丸,赤痢,甘草煎汤送下;白痢,干姜煎汤送下;赤白痢,甘草干姜煎汤送下。

摘录《回春》卷七

《准绳·女科》卷三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人参(去芦)、苍术(米泔浸1宿)、茯苓木香(不见火)、诃子肉(煨)、乌梅肉、肉豆蔻(面裹煨)、罂粟壳(去蒂瓤)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久泻不止。

用法用量每服40丸,米饮送下。

摘录《准绳·女科》卷三

《杏苑》卷四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诃子5钱,龙骨(另研)5钱,木香5钱,丁香1两,肉豆蔻6钱7分,砂仁6钱7分,赤石脂3钱4分,白枯矾3钱4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粟米饮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泄泻滑脱不禁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米汤送下。

摘录《杏苑》卷四
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三九引《济生续方》:固肠丸

药方名称固肠丸

处方附子1只(炮,去皮脐),肉豆蔻1两(面裹煨香,去面不用)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大肠久冷,滑泄不禁。

用法用量每服70丸,食前陈米饮送下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三九引《济生续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辰砂丸

    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:辰砂丸药方名称辰砂丸别名辰砂丹处方辰砂(别研)1分,水银砂子1分,天麻5分,牛黄5分,脑5分,麝(别研)5分,生犀末1分,白僵蚕(酒炒)1分,蝉壳(去足)1分,干蝎(去毒,炒)1

  • 荆槐散

    《仁斋直指》卷二十一:荆槐散药方名称荆槐散处方荆芥穗槐花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。功能主治治牙宣出血或痛。用法用量每用少许,擦牙,仍煎点服。摘录《仁斋直指》卷二十一《直指》卷二十一:荆槐散药方名称荆槐散处方

  • 姜枣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七:姜枣丸药方名称姜枣丸处方生姜(去皮,片切,焙干)4两,丁香1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。制法上为末,用蒸枣肉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胃寒痰逆,噫醋吞酸,胸膈不利,不思饮食。用

  • 加减追疟饮

    药方名称加减追疟饮处方生首乌4钱,当归2钱,生白芍3钱,清炙草5分,青蒿脑钱半,生鳖甲5钱,银胡钱半,地骨皮6钱,醋炒青皮8分。功能主治肝阴虚疟。疟发间日,日暮时寒轻热重,发于申酉时者,每至寅卯时微汗

  • 补肺百合汤

    药方名称补肺百合汤处方北沙参3钱,百合3钱,诃子1钱,陈皮1钱,罂粟壳1钱5分,紫菀1钱5分,马兜铃1钱5分,知母1钱5分,生地3钱,木香8分,甘草8分,乌梅1个。功能主治痰壅气喘,不得卧者。用法用量

  • 阑尾1号

    药方名称阑尾1号处方红藤、地丁草、川楝子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理气止痛。主瘀滞型阑尾炎。摘录《新急腹症学》

  • 黄耆外托散

    药方名称黄耆外托散处方黄耆1两,当归3钱,人参3钱,茯苓5钱,土茯苓2两,白芍5钱,生甘草3钱,白矾2钱。功能主治翻花杨梅疮。用法用量《外科真诠》有银花,无白矾。摘录《洞天奥旨》卷十

  • 儿童咳液

    药方名称儿童咳液处方紫菀75kg,百部75kg,前胡75kg,枇杷叶75kg,甘草25kg,杏仁50kg,桔梗25kg,麻黄12.5kg,大青叶75kg。制法将药材加工洗净,煮提:紫菀、百部、前胡、甘

  • 鳖甲当归散

    药方名称鳖甲当归散处方鳖甲(醋炙,去裙襕)3两,当归(切,焙)1两,桃仁(去皮尖双仁,炒)1两,芍药1两,京三棱(炮,锉)1两,桂(去粗皮)1两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产后少腹结块,痛不可忍。用法用量每

  • 经效截疟丹

    药方名称经效截疟丹处方阿胶(汤泡,研)2钱半,雄黄2钱半,朱砂1钱半。制法上为细末,稀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疟母结癖,寒热无已。用法用量每服1丸,空心人参汤候冷送下。瘴疟,桃枝汤冷服。临发时,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