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四逆散

四逆散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四逆散

药方名称四逆散

处方甘草(炙)、柴胡枳实、芍药,各三钱。

功能主治少阴病四逆,其人或咳或悸,小便不利,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。

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钟,煎至一钟,食远服。

备注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一钱半;下利悸者加官桂一钱半;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钱半;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一钱半;泄利下重用薤白二十根同煎服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伤寒论》:四逆散

药方名称四逆散

处方甘草(炙)枳实(破,水渍,炙干)柴胡芍药各等分

制法上四味,捣筛为细末。

药理作用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《泸州医学院学报》1980(2):9,四逆散复方对巨噬细胞机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(P<0.005),对兔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和抗痉挛作用,可升高血压,使心肌收缩力加强,心搏加快。认为四逆散对上述平滑肌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,与其中所含枳实有关。

功能主治疏肝和脾,解郁透热。治少阴病,阳郁于里,致患热厥;以及肝失条达,气郁致厥,手足厥冷,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痢下重,脉弦细。

用法用量白饮和服3克,一日三次。

咳者,加五味子干姜,并主下利;悸者,加桂枝;小便不利者,加茯苓;腹中痛者,加附子;泄利下重者,加薤白

备注本方为疏肝解郁,调和肝脾的祖方。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,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,用为君药;芍药养血敛阴,与柴胡相配,一升一敛,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,为臣药;佐以枳实行气散结,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;炙甘草缓急和中,又能调和诸药为使。

摘录伤寒论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药膏

    药方名称红药膏处方生石膏3500g,樟丹1500g,芥子气1ml,凡士林5000g。制法将芥子气缓慢滴入半凝固状态(30℃)的凡士林内,边滴边搅拌,然后加入生石膏及黄丹(均研极细末并过筛)。功能主治银

  • 搐鼻香

    药方名称搐鼻香处方牡蛎(煅)、紫梢花、韶脑、母丁香、黄狗头骨(煅)、蛇床子、破故纸、桂心各等分。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鸡头子大。功能主治子宫久冷,赤白带下。用法用量每用1丸。摘录《元戎》

  • 补益泽兰丸

    《圣惠》卷八十一:补益泽兰丸药方名称补益泽兰丸别名泽兰丸处方泽兰1两,熟干地黄1两半,白茯苓3分,木香3分,萆薢3分(锉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脐),桂心半两,赤石脂1两,牛膝1两(去苗),芎?半两,

  • 泻白散

    药方名称泻白散别名泻肺散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)。处方地骨皮桑白皮(炒)各30克甘草(炙)3克功能主治清泻肺热,平喘止咳。治肺热壅盛喘咳,甚则气急,皮肤蒸热,发热日晡尤甚,舌红苔黄,脉细数。用法用量上

  • 八味降压汤

    药方名称八味降压汤处方紫丹参30克,怀牛膝15克,夏枯草30克,丹皮15克,马兜铃30克,钩藤15克,刺蒺藜15克,代赭石30克(碾细)。功能主治清肝熄风,活血散瘀。主肝经热盛,痰浊中阻。用法用量水煎

  • 理脾糕

    《寿世青编》卷下:理脾糕药方名称理脾糕处方松花1升,百合1升,莲肉1升,山药1升,薏米1升,芡实1升,白蒺藜1升(一方加砂仁末1两)。制法上药各为末,粳米粉1斗2升。糯米粉3升、砂糖1斤,拌匀蒸熟。功

  • 荆芥丸

   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二:荆芥丸药方名称荆芥丸处方荆芥360克天麻(去苗)附子(炮,去皮、脐)白附子(炮)乌药当归(洗、焙)川芎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30克作10丸,朱砂为衣。功能主治治风邪上攻

  • 导赤片

    药方名称导赤片处方大黄270两,滑石粉72两,茯苓(去皮)72两,生地黄144两,栀子216两,木通72两。制法上取大黄为细末,与滑石粉混合;茯苓为粗末,用7倍量25%乙醇按渗漉法提取,并浓缩为稠液约

  • 洪宝丹

    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:洪宝丹药方名称洪宝丹别名破血丹(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)、抑阳散(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五)、洪宝膏(《寿世保元》卷九)处方天花粉90克姜黄30克白芷30克赤芍药60克制法上药四味,共为细末

  • 舒筋活络饮

    药方名称舒筋活络饮处方独活15克,灵仙12克,千年健10克,杜仲12克,牛膝15克,续断12克,木瓜10克,鸡血藤30克,红花9克,当归12克,川芎9克,地龙10克。功能主治舒筋活络,行血止痛。主风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