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冷香汤

冷香汤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冷香汤

药方名称冷香汤

处方良姜(二钱)附子(炮.去皮脐.二钱)甘草(炙.二钱)干姜(炮.一钱)丁香(三分)草果(一钱半)

功能主治治伏暑,引饮燥渴,过食生冷成霍乱。

用法用量上作二贴,用水二钟,煎至一钟,去滓贮瓶中,沉井中,待冷服之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《百一选方》卷七:冷香汤

药方名称冷香汤

处方良姜檀香甘草(炒令赤)附子(炮裂,去皮、脐)各60克丁香6克 川姜22.5克(炮)草豆蔻5个(去皮,面裹煨)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治夏秋暑湿,恣食生冷,遂成霍乱,阴阳相干,脐腹刺痛,胁肋胀满,烦躁,引饮无度。

用法用量每用药末15克,加水1.3升,煎十数沸,贮瓶内,沉井底,作熟水服。

摘录《百一选方》卷七

《百一》卷七引王元礼方:冷香汤

药方名称冷香汤

别名冷香饮子

处方良姜2两,檀香2两,甘草(炒令赤)2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2两,丁香2钱,川姜3分(炮),草豆蔻5个(去皮,面裹煨)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消暑止渴。主瘴病,胃脘刺痛,胸膈不利,或吐或泻。

用法用量冷香饮子(《医级》卷七)。

各家论述瘴疟指南》:寒淫于内,治以辛热,川姜、良姜、檀香、草蔻、丁香附子皆辛热之药,去寒温胃;甘草之甘,温以和中;大渴引饮者,心肺中有邪热,故冷饮以导邪热下行也。

摘录《百一》卷七引王元礼方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生丸

    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五:三生丸药方名称三生丸处方胡桃仁30克生姜30克(去皮细切)杏仁30克制法上药同研为泥,就和作剂,可作13~14丸。功能主治治咳嗽。用法用量临卧烂嚼1丸,数服即止。摘录《儒门事亲》卷

  • 茴消散

    药方名称茴消散处方朴消5钱,茴香(炒)2钱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膀胱热而不通者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热酒下。摘录《仙拈集》卷二

  • 麻杏甘石汤

    药方名称麻杏甘石汤处方炙麻黄、杏仁、甘草、瓜蒌、力子、石膏、前胡、川贝、竹叶。功能主治麻症发热胀痛,咳嗽连声,寒郁毒以致标闭。摘录《麻症集成》卷四

  • 加味竹叶汤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:加味竹叶汤药方名称加味竹叶汤处方白茯苓4.5克,麦门冬(去心)7.5克,黄芩3克,人参3克,竹叶5片,粳米1撮。功能主治养血清热汤。主阴虚火旺。(妊娠心烦)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热服,

  • 雷真君逐火丹

    药方名称雷真君逐火丹处方当归4两,生黄耆3两,茯苓3两,大黄5钱,甘草5钱,黑荆芥3钱,防风1钱,黄芩3钱。功能主治汤火伤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注意不可内饮冷水,饮则必死。若外用冷水淋洗,涂以凉药,毒火逼

  • 调经养荣丸

    药方名称调经养荣丸处方生地、丹皮、白茯苓、山药、萸肉、泽泻、白芍、阿胶(蛤粉炒珠)、白当归、枣仁、砂仁、川芎、川断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清热养血。主妇人月事后5-6日,发热见疹,

  • 柳絮散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八一:柳絮散药方名称柳絮散处方柳絮、谷精草、石决明、夜明沙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小儿斑疮入眼。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,豮猪肝1片批开,掺药在内,以线子扎定,米泔1大盏,煮至5分取出,

  • 川槿皮锭

    药方名称川槿皮锭处方乌梅肉半斤(用羊蹄根汁浸1夜,次日重汤炖1炷香,又放饭锅上蒸软透,取出,捣如泥),番打麻(研细)1两,海螵蛸(研细)5钱。制法上药捣匀,称过,每1两加白降丹8分,白砒7分,再捣匀;

  • 健脾消食生化汤

    药方名称健脾消食生化汤处方川芎1钱,人参2钱,当归2钱,白术1钱半,炙草5分。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伤食,血块已除。摘录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卷上

  • 菊花芍药汤

    药方名称菊花芍药汤处方菊花、赤白芍、白蒺藜、丹皮、钩藤、天麻、夜交藤、生地、桑椹子。功能主治养阴平肝定眩。主阴虚阳亢,头晕目涩,心烦牛眠,多梦,或有盗汗,手足心热,口干,舌红少苔,或无苔,脉细数或细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