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红色新月蕨

红色新月蕨

药材名称红色新月蕨

拼音Hónɡ Sè Xīn Yuè Jué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星蕨科植物红色新月蕨的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(Ros.)Holtt.[Dryopteris lakhimpurensis Ros.;Abacopteris rubra(Ching)Ching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植株高100-150cm。根茎长而横生,顶部疏被早落的披针形鳞片。叶远生;叶柄粗壮,长50-70cm,禾秆色;叶片薄纸质,卵状披针形,长40-70cm,宽30-40cm,两面无毛,一回羽状;侧生羽片8-12对,互生,斜向上,阔披针形,长约25m,宽4-6cm,先端渐尖头,基部为不对称的圆形或圆楔形,全缘或略呈波状,顶生羽片同形且同大,干后变红色或褐红色;叶脉网状,侧脉多数,在侧脉间形成2行斜方形网眼。孢子囊群幼时圆形,背生于小脉中部或稍上处,在侧脉间排成整齐的2行,偶有汇合成新月形;无囊群盖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000m的林下或沟溪边湿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苦;寒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祛瘀止血。主疔疮疖肿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茶叶药材名称茶叶拼音Chá Yè别名苦茶、槚(《尔雅》),荼、茗、荈(《尔雅》郭璞注),苦梌(《唐本草》),蔎(《茶经》)),腊茶(《圣济总录》),茶芽(《本草别说

  • 斑茅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斑茅药材名称斑茅拼音Bān Máo别名大密(《岭南科学》),芭茅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江西《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2~4米或

  • 小叶小羽藓

    药材名称小叶小羽藓来源苔藓类小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 (Hedw.) Broth. ssp. capitatum (Mitt.) Reim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分

  • 野花椒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花椒叶药材名称野花椒叶拼音Yě Huā Jiāo Yè别名花椒叶、麻醉根叶(《江苏药材志》)。出处《泉州本草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叶。7~9月采收带有叶片的小枝,晒干。

  • 野花椒根

    药材名称野花椒根拼音Yě Huā Jiāo Gēn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野花椒叶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治

  • 不灰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不灰木药材名称不灰木拼音Bù Huī Mù别名无灰木(《本草图经》)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石棉。原形态角闪石的一种。为平行较长而易劈为细丝形之纤维

  • 铜锤玉带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铜锤玉带草药材名称铜锤玉带草拼音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别名地钮子、地茄子、地浮萍来源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Pra

  • 山百部

    药材名称山百部拼音Shān Bǎi Bù别名山扫帚、山漏芦、铁扫把、滇百部。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百部的块根。冬季挖根,洗净,除去须根,煮沸约半小时后.去皮晒干。原形态多

  • 血苋

    药材名称血苋拼音Xuè Xiàn别名红靛、一口红、汉宫秋、红叶苋来源苋科苋属植物血苋Iresine herbstii Hook. f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性味微

  • 罐嘴菜

    药材名称罐嘴菜拼音Guàn Zuǐ Cài别名堇菜、地黄瓜、水白地黄瓜、白花蚶壳草、小犁头草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堇菜Viola verecunda A. Gray,以全草入药。夏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