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巴豆霜

巴豆霜

药材名称巴豆霜

拼音Bā Dòu Shuānɡ

英文名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

来源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。

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、疏松的淡黄色粉末,显油性。

鉴别取本品约0.5g,研碎,加乙醚10ml,浸泡 2小时,并时时振摇,滤过,滤液置试管中挥干,加盐酸羟胺饱和的甲醇溶液0.5ml 及麝香草酚酞指示液 1滴,再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,再多加 4滴,加热至沸腾,冷却,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~3,加三氯化铁试液3 滴及氯仿1ml,振摇,上层溶液显紫红色。

含量测定取本品约5g,精密称定,置索氏提取器中,加乙醚100ml ,回流提取(6~8小时)至脂肪油提尽,收集提取液,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,在水浴上低温蒸干,在100℃干燥1小时,放冷,精密称定,即得。

本品含脂肪油应为18.0%~20.0%。

炮制取净巴豆仁,照制霜法(附录Ⅱ D)制霜,或取仁碾细后,照[含量测定]项下的方法,测定脂肪油含量,加适量的淀粉,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,混匀,即得。

性味辛,热;有大毒。

归经归胃、大肠经。

功能主治峻下积滞,逐水消肿,豁痰利咽。用于寒积便秘,乳食停滞,下腹水肿,二便不通,喉风,喉痹。

用法用量0.1~0.3g,多入丸散用。

注意孕妇禁用;不宜与牵牛子同用。

贮藏置阴凉干燥处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苦甘草

    药材名称苦甘草拼音Kǔ Gān Cǎo别名苦豆根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内蒙古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。夏、秋采挖,切片,晒干。生境分部产内蒙古。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,稍弯曲,一般切成长约

  • 独叶岩珠

    药材名称独叶岩珠拼音Dú Yè Yán Zhū别名石枣、岩豆、鸭舌兰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齿瓣石豆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lbopyllum psychoon Reichb.f.[B.le

  • 白栎

    药材名称白栎拼音Bái Lì别名栗子树、白紫蒲树来源壳斗科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,以果实的虫瘿入药。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及华南各省。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,大人疝气,急

  • 苦壶卢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壶卢药材名称苦壶卢拼音Kǔ Hú Lú别名苦匏(《国语》),蒲卢(《礼记》),苦瓠(《本经》),约壶、约腹壶(《广志》),苦瓠娄(《唐本草》),亚腰壶卢(《简便单

  • 鸡筋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鸡筋参药材名称鸡筋参别名黄鸡胖、黄鸡郎、长叶数珠根来源茜草科虎刺属植物长叶数珠树Damnacanthus macrophyllus Sieb. ex Miq. var. gigan

  • 麦麸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麦麸草药材名称麦麸草拼音Mài Fū Cǎo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细野麻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用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茎直立,疏生短伏毛,常分

  • 镜面草

    药材名称镜面草拼音Jìnɡ Miàn Cǎo别名翠屏草、象耳朵草、岩金花、紫常绿、镜面叶、跌打散出处镜面草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石草类,云:"镜面草生云南圃中。根茎黑糙,附茎、附根发叶。叶极似莼,光滑

  • 芥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芥菜药材名称芥菜拼音Jiè Cài别名芥(《仪礼》),大芥(《方言》),雪里蕻(《野菜笺》),皱叶芥(《纲目》),黄芥(《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千金·食治》来

  • 野鸦椿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鸦椿子药材名称野鸦椿子拼音Yě Yā Chūn Zǐ别名鸡眼睛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果实或种子。8~9月采收成熟果实或种子,晒干。原形态野鸦

  • 类梧桐

    药材名称类梧桐拼音Lèi Wú Tónɡ别名接骨树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梅芍秒(傣名)。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类梧桐的根皮或茎皮。茎皮春季采集,根皮秋后采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