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臭茉莉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具名,出《黄帝内经》。为九种针具的总称。即镵针、员针、鍉针、锋针、铍针、员利针、毫针、长针和大针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九针之宜,各有所为,长短大小,各有所施也,不得其用,病弗能移。”说明九针的形状、用
通阳法之一。宣散痹阻、温通阳气的方法。如胸痹证,因胸阳不振,浊阴上逆,痹阻气机,用栝蒌薤白白酒汤。
指虚证、实证同时出现。①疾病治疗不当,或邪气过盛,使正气已虚而邪实仍在。②原来体质比较虚弱的人,感受实邪,出现正虚邪实的证候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邪气盛则实,精气夺则虚。”通常以正虚为本,邪实为标
见《普济方》。为蝮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清·汪连仕《采药书》。为金边兔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即狗舌草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穿心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赵晴初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六。即真珠丸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