鬲消
病名。鬲,通膈。即膈消,详该条。
病名。鬲,通膈。即膈消,详该条。
见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即季胁,见该条。
古刺法。十二节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阴刺者,左右率刺之,以治寒厥。中寒厥,足踝后少阴也。”指左右配穴的刺法。用于治疗寒厥,如下肢寒厥,可针刺两侧足内踝后少阴经穴。
见藏府标本药式条。
即炮制。宋·庞安时《伤寒总病论》有《修治药法》。详炮制条。
见《片玉心书》。即风关。详该条。
收引,即挛缩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诸寒收引,皆属于肾。”当寒邪侵入人体,留滞于经络关节肌肉之间,则络脉收缩,筋肉拘急,气血流行被阻,因而产生疼痛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寒气入经而稽迟,泣而不行。客于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蝮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东晋时期武职大臣,兼通医学。字深源。曾著方书,后失传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颧骨疔、赤面疔。多因胃经积火成毒而生。不论左右,初如粟米色黄,次如赤豆,顶凹坚硬,按似疔头,麻痒疼痛。刃宜蟾酥丸,次服黄连消毒饮。外治法同疔疮。
真脏脉之简称。详真脏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