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骨鲠

骨鲠
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诸骨(鸡、鱼、猪等骨)因饮食不慎而鲠于咽喉,或误入食道或气道。症见咽喉刺痛不已,吞咽困难,甚或唾液和食物中混有鲜血呕出;若疼痛加剧、发热恶寒者,则系合并感染。若异物误入气道者,症见剧烈之阵发性呛咳,或咳出血液,甚至可因急性喉阻塞而窒息。如异物停于咽部、喉部可以镊子取出;如异物入气道或食道,则须借助气管镜、食管镜取出。古人曾以:①威灵仙草果砂仁、白糖、水、醋各半煎汤、频频咽下。②白茯苓贯众甘草等分,共研细末,米饮调服3克。③象牙磨水频咽等以治骨鲠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验良方全集

    方书名。4卷。清·姚俊辑。于1863年。本书分保养、补益、急治、伤寒感冒、瘟疫瘴气、中风、中寒等80余门,包括各科病症验方约2000余首。卷4痘疹易知,论述痘疹因证,并附治疗方剂。

  • 十五别络

    即十五络脉,见该条。

  • 浮沉

    ①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色的浮露与隐沉以了解疾病的表里浅深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察其浮沉,以知浅深。”《望诊遵经》:“浮者病在表,沉者病在里。”初浮而后沉者,病自表而之里,初沉而后浮者,病自里而之表。

  • 吐清水

    证名。指呕吐清水而无食物者。《古今医统·吞酸叙论》:“吐清水证有五因,有因湿、因痰饮、因寒、因宿食、因虫。明知恣食生冷瓜果而作者为寒湿也;胸膈间漉漉有声者,痰饮也;饮食后而吐清水者,宿食也;但犯寒而作

  • 溪温

    古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。又称水毒病。详该条。

  • 调鼎集

    食疗烹饪著作。10卷。著者不详。本书收录了馔肴1720种,并有调料、茶酒制作法及筵席格局等内容。多数资料采自《食觅鸿秘》、《闲情偶寄》等书。现仅有手抄本。

  • 圊脓血

    证名。一作清脓血。指大便下脓血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下利脉数而渴者,令自愈。设不差,必圊脓血,以有热故也。”详便脓血、脓血痢条。

  • 齿音离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齿音离者,是风冷客于齿龂间,令齿龂落而脓出,其齿则疏,语则齿间有风过之声,世谓齿音离也。”系指因牙齿稀疏,说话时齿缝中有如风过的声音。

  • 还精补脑

    养生术语。古人认为,房中术的要点在于保精,保精才能保神,即补脑。《抱朴子内篇·释滞》:“房中之法十余家,或以补救伤损,或以功治众病,或以采阴益阳,或以增年延寿。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。”

  • 经事

    见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四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