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
见温热论条。
见温热论条。
名词。出《医心方》。即阴道穹窿。
阴络,指下部的、属里的络脉。血内溢,指大便下血。大便下血的证候,一般多由于大肠湿热下注,伤及血络,或脾虚不摄,血不循经所致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阴络伤则血内溢,血内溢则后血。”
见皮部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撰有《药石论》一卷。
《医宗说约》卷五方。轻粉三钱,冰片五分。为细末,用猪脊髓调匀摊贴患处,同服十全大补汤。治疮久不收口,元气虚极者。
【介绍】:见余午亭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三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。为廉姜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阳气失亡,以汗出不止为主症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脉阴阳俱紧,反汗出者,亡阳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:“汗出不止,名曰亡阳。以附子理中加黄芪,外用温粉扑之。”参见亡阳症条。②作无阳解。
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太阴主三阴之表,故为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