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崇原》。即虻虫,详该条。
出唐·孟诜《必效方》。为凤凰衣之别名,详该条。
恶即畏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所恶:脾恶湿。”脾主运化水湿,湿盛则易伤脾阳,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、四肢困乏等症,故称恶湿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八方。生地黄、熟地黄各四两,白蒺藜、川牛膝(酒洗)各三两,知母、黄柏、枸杞子各二两,菟丝子(酒制)、独活各一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钱,黄酒送下,夏月盐汤送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胖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脉诀启悟注释条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痈疽篇》卷九。即附骨疽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望江南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发背的一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又名椒眼发、体疽发,系背部范围较大之有头疽,且因气血虚弱不得起发者。证治见有头疽条。
见脉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