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莨菪

莨菪

药材名称莨菪

拼音Lànɡ Dànɡ

别名天仙子、横唐、行唐

性味(子)苦、寒、无毒。

功能主治1、突发颠狂。用莨菪三升,研细,在一升酒中泡几天。去渣,煎成浓汁。一天内分三次饮完。如觉头中似有虫行,额部及手脚现红点,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。

2、风痹厥痛。和莨菪三钱(炒),大草乌头、甘草各半两,五灵脂一两,共研为末。加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,以螺青为衣。每服十丸,男子用菖蒲酒送下,女子用芫花汤送下。

3、久咳不止(痰有脓血)。用莨菪子五钱,先煮后炒,研细,加酥油如鸡收蛎的量,大枣七枚,同煎至油尽。取枣日食三枚。又方:取莨菪子三撮吞服,一天服五、六次,极验。

4、长期水泻。用干枣十个,去核,填入莨菪子,扎定,烧存性。每服一钱,粟米汤送下。

5、赤白痢。用大黄(煨)半两、莨菪子(炒黑)一撮,共研为末。每服一钱,米汤送下。

6、肠风下血。用莨菪子一升,晒干、捣烂、筛细;生姜半斤,取汁;同入银锅中加二升。一起煎成浓糖稀状,再倒入酒五升,慢火上进一步煎浓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,视病情可增至五、七丸。安服有微热。勿惊异,病重的人服过三日,当有下泻病愈后,泻亦止。

7、脱肛不收。用莨菪子炒过,研为末,敷患处。

8、风牙虫牙。用莨菪子一撮,放在小口瓶内烧类。以小管引烟入病齿处。又方:把莨菪子装入瓶内,热汤淋药得气,吸入口中,药冷即换。有涎出,可吐去。

9、风毒咽肿或瘰疬咽肿,吞水不下。用莨菪子研为末,每服两小匙,水送下。极效。

10、乳痈坚硬。用新莨菪子半匙,清水一碗磅服。注意不得把药嚼破。

11、恶疮似癞,长期不愈。用莨菪子烧存性,研为末,敷患处。

12、跌打损伤。用莨菪子三工业区末,加羊油调涂伤处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孔雀尾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孔雀尾药材名称孔雀尾拼音Kǒnɡ Què Wěi别名凤尾蕨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,),青旗草、见血生(《广东中医》3(5):26,1958),碎叶金花、退血草、地侧柏、小凤尾草

  • 叶子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叶子花药材名称叶子花拼音Yè Zi Huā别名宝巾、芳杜鹃、九重葛(《广州植物志》),三角花(《华北习见观赏植物》),紫三角、紫亚兰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出处《昆明民间常

  • 白粉蝶

    药材名称白粉蝶拼音Bái Fěn Dié英文名White butterfly别名白蝴蝶、粉蝶、菜白蝶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粉蝶科动物白粉蝶成虫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e

  • 云南荚蒾根

    药材名称云南荚蒾根拼音Yún Nán Jiá Mí Gēn别名黄香根来源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云南荚蒾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burnum yunnanense Rehd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

  • 人参娃儿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人参娃儿藤药材名称人参娃儿藤别名土人参、土牛七来源萝藦科人参娃儿藤Tylophora kerrii Craib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功能主治止痛。主治腹痛。摘

  • 山橘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橘叶药材名称山橘叶拼音Shān Jú Yè别名金豆叶(《广东中药》)。出处《本草求原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橘的叶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原形态山橘(《本草求原》),又名:

  • 肥猪草

    药材名称肥猪草拼音Féi Zhū Cǎo英文名Fragrant Bulbophyllum别名芳香石豆兰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香石豆兰的全草。拉丁

  • 钓竿柴

    药材名称钓竿柴拼音Diào Gān Chái别名钓鱼竿来源蔷薇科钓竿柴Neillia ribesioides Rehd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贵州。性味苦、酸、甘,凉。功能主治利水除

  • 水线草

    药材名称水线草拼音Shuǐ Xiàn Cǎo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水线草,又名:伞房花耳草。一年生、披散、纤弱草本,高15~50厘米

  • 鞘菝葜

    药材名称鞘菝葜拼音Qiào Bá Qiā出处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鞘柄菝葜的块茎及根。春、秋采收。,除去须根茎基,洗净,切成薄片。原形态落叶、灌木或攀援藤本,高40~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