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。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,或本有内热,又感寒邪之证。多见恶寒发热、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、便秘等。
【介绍】:见洪炜条。
出《养生经验合集》。即木槿皮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五灵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产育保庆集条。
气功学著作。明·庐山山人万尚父著。本书采取问答方式对内丹术中诸多问题,如心如野马如何降伏,修行人见魔如何降伏,炉鼎,元炁,鼓橐籥,意为媒,心息相依,任督两脉等,都作了很好的解说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暑令季节,上吐下泻,多由乳食不洁,损伤肠胃;也有由外感暑湿或寒湿之邪,阻滞中焦,胃失和降,脾失运化,清浊相混而成。因乳食所伤而致者,宜消食异滞,调和胃肠,用保和丸;因
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指在产褥期的妇女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:“俗云眼大头为内眦。”详内眦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六棱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