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癫狂

癫狂

①病名。出《灵枢·癫狂》等篇。指精神错乱的一类疾病。《难经·二十难》:“重阳者狂,重阴者癫。”癫属阴,多偏于虚,患者多静默;狂属阳,多偏于实,患者多躁动。但癫病经久,痰郁化火,可以出现狂证;狂病延久,正气不足,亦可出现癫证。故常癫狂并称。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病。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论述癫狂的病因、和各种类型以及针灸治疗方法,故名。内容包括对癫病的发作过程、类型、临床表现及治疗、预后等;同时将狂病的起因,归纳为得之于忧愁饥饿、或大惊大恐、或正气衰少、或喜乐过度等。根据不同的症状,分别介绍了适当的刺治方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叶灰菜

    见《黑龙江中药》。为大叶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四绝

    又称四大绝证,指外科四种恶证:肾岩翻花(类于阴茎癌)、失荣(主要指发病于颈部或耳前后的恶性肿瘤)、舌疳(类于舌癌)、乳岩(类于乳腺癌)。详见各条。

  • 烂头乳蛾

    病名。《咽喉脉证通论》:“一边肿曰单蛾,两边肿曰双蛾,或前后皆肿白腐作烂,曰烂头乳蛾。”多由热毒痰火薰蒸咽喉所致。症见喉核红肿,腐溃色白,大痛难食,舌苔厚腻,六脉弦紧,便秘烦渴。治宜清热解毒,泻火消肿

  • 鼽衄

    出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。指鼻流涕与鼻腔出血的病症。王冰注:“鼽,谓鼻中水出;衄,谓鼻中血出。”详鼻流涕、鼻衄条。

  • 痘疮入眼

    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八。又名疮痘入目、癍疮入眼、小儿斑疮入眼外障,俗称痘花眼。本病系由痘疮之热毒浊邪薰灼清窍所致。痘疮即今天花。虽然我国现已基本消灭此病,但在接种牛痘时不慎,使痘苗误入眼内,或被接种

  • 双头粘

    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徐而疾则实

   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意指针入皮下以后,进针时宜慢,出针时宜快,能使正气深入,为补。参见疾而徐则虚条。

  • 伏鼠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指生于手、足丫间背面皮中之硬结。三、五个不等,并有疼痛。治同足叉发。

  • 蛊痢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七:“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,如鸡鸭肝,与血俱下者,蛊痢也。此由岁时寒暑不调,湿毒之气,袭人经脉,渐至藏府,毒气挟热,与血相搏,客于肠间,如病蛊注之状,故名蛊痢也。”蛊毒下痢,

  • 李含光

    【生卒】:682~769年【介绍】:唐代本草学家。广陵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博览群书,而以医名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