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脉的简称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,名曰促。”详促脉条。
①病证名。又称水泄、注泄、泄注、注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脾胃怯弱,水谷不分,湿饮留滞,水走肠间,禁固不能,故令人腹胀下利,有如注水之状,谓之注泄,世名水泻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九:“若肠胃虚弱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搜山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火针。《针灸聚英》:“火针即煨针也。”见火针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六方。桑寄生、羌活、防风、白术各三两,杜仲、续断、赤芍药、薏苡仁、当归、独活、茯苓各二两,苍术四两,红花五钱,川芎八钱,木瓜三两六钱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每服三钱。治脚气。
病名。又名转筋霍乱。指霍乱吐利后筋脉挛急者。多因大吐大泻,津液暴失,血气亏损,筋脉失养,或复感风冷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霍乱转筋候》:“霍乱而转筋者,由冷气入于筋故也,足之三阴、三阳之筋,起于人足趾;手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巴戟天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热淫。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李核仁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