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症因脉治》卷二方。苏子、杏仁、桔梗、枳壳、防风、半夏、栝蒌霜。水煎服。治伤风咳嗽不止,痰出不爽。
①即舌苔。②舌苔混杂污垢。多见于宿食不化或湿浊内停。
即劳倦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亦鼎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倒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心痛痧》:“痧毒冲心,属之于气,则时痛时止,痰涎壅盛,昏迷烦闷,此其候也。治宜刺手臂,服顺气之剂为主。痧毒攻心,属之于血,则大痛不已,昏沉不醒,此其候也。治宜刺腿湾,服活血之剂为
古病名。又称急病。指突然发生的剧烈水泻病证。以其病势紧急,病情紧要,故以“紧”名。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:“夏暑暴泻如水,周身疼痛,汗出,脉弱少气,甚者加吐,此名紧病。浆水散。”本病可见于急性肠胃炎、
脉象之一。脉来有歇止,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别。参见促脉、结脉、代脉条。
【介绍】:见顾欢条。
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轮上一颗如赤豆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