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州医话良方
见柳州医话条。
见柳州医话条。
书名。清·顾淳庆撰于1821年。全书共分伤寒、温病、痢疾、霍乱、咽喉及胎产六篇。每篇先引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关论述,继则阐明作者对该引文的学习心得,可供研究中医古籍参考。本书并附民间简易方和救急方。
东汉时医官职称,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,计2名,其职责掌管医方。
①有胃气之脉。脉象不浮不沉,不急不徐,从容和缓,节律一致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五藏者,皆禀气于胃。胃者,五脏之本也。脏气者,不能自致于手太阴,必因于胃气,乃至于手太阴也。”《灵枢·终始》:“邪气来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知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狼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疫毒邪火炽盛下注膀胱,致膀胱气化不利,则小便,痧隐未透。治宜达邪解毒而利小便。可选用八正散合清咽利膈汤加减。
指颈的后部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肾热病者,……热争则项痛而强。”
病证名。指经期血从上逆,以致口鼻出血。曾鼎《妇科指归》:“经来时,忽从口鼻出者,因多食椒姜热极,火升血逆而上。治宜清热凉血。方用犀角地黄汤。”参见逆经条。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荸荠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五。详颊车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