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山枝仁

山枝仁

药材名称山枝仁

拼音Shān Zhī Rén

别名芭豆、崖花子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榨木仁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土连翘广枝仁(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)。

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

来源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种子。秋后采摘果实,晒干,击破果壳,取出种仁再晒干。

原形态光叶海桐,又名:山饭树、山枝、山枝茶、山海桐。

常绿小乔木。上部枝条有时轮生,全体无毛。单叶互生;形状差异很大,一般呈倒卵状长椭圆形及倒披针形,长6~10厘米,宽1~3.5厘米,两面光滑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呈楔形,边缘略呈波状,上面绿色,下面稍淡,中肋突出明显;叶柄长5~10毫米。花黄色,生于小枝顶端,成伞房花序,通常6~13朵;花直径约7毫米;花梗长10~15毫米,表面光滑;花萼基部联合,5裂,裂片广卵形,表面光滑,边缘有毛;花瓣5,较萼长3倍;雄蕊5,与花瓣互生;子房常为3室。蒴果,卵形或椭圆形,长约1.5厘米,3瓣裂,种子多数深红色。花期4月。果熟期9月。

本植物的根或根皮(山枝根)、叶(一朵云叶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于林间阴湿地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湖南,四川、贵州、陕西等地。主产四川等地。

性状干燥种子呈颗粒状,为不规则的微下凹的多面体,棱面大小各不相同,径约3~7毫米。外表呈棕色或红紫色,少敷呈棕褐色,光滑。质坚硬,不易粉碎,内心白色,嗅之有油香气。以颗粒饱满、色红、香味浓、无果柄果壳等掺杂者为佳。

性味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涩,无毒。"

归经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肺,脾。大肠三经。"

功能主治清热,生津止渴。治虚热心烦,口渴咽痛,泻痢后重,倦怠乏力。
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清热,止泻,收敛。治咽痛,下利后重,肢倦乏力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研末。

复方①治虚热口渴:土连翘果实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)

②治咽痛:山枝仁、桔梗甘草射干,水煎服。

③治腹鸣水泻:山枝仁、茯苓泽泻厚朴陈皮猪苓,水煎服。

④治下痢后重:山枝仁、藿香厚朴葛根、苍龙、陈皮白芍,水煎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合萌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合萌药材名称合萌拼音Hé Ménɡ别名水茸角(《中藏经》),合明草(《本草拾遗》),水皂角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木排豆、木稗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独木根、野皂角、大

  • 楸木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楸木皮药材名称楸木皮拼音Qiū Mù Pí别名楸白皮(《千金方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。原形态楸(《本草拾遗》),又名:金丝楸、

  • 火秧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火秧竻药材名称火秧竻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(《广州植物志》),阿黎树、羊不揩、龙骨刺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火虹、火巷、美泽大戟(《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》)

  • 蝌蚪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蝌蚪药材名称蝌蚪拼音Kē Dǒu别名蛤蟆咕嘟[北京]、蚵蚾虫来源两栖纲无尾目蛙科金线蛙Rana plancyi Lataste;黑斑蛙R. nigromaculata Hallow

  • 沙柳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沙柳药材名称沙柳拼音Shā Liǔ别名筐柳、降马[藏名]来源杨柳科沙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.,以鲜茎、叶、树皮入药。生境分部内蒙古、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

  • 小灵丹

    药材名称小灵丹拼音Xiǎo Línɡ Dān别名人造雌黄出处小灵丹系马钧家传方,其成分和制法,与《证类本草》引《胜金方》金粟丸(《普济方》称雌黄丸)相似。所得升华物均为砷硫化合物。来源药材基源:上为硫

  • 披麻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披麻草根药材名称披麻草根拼音Pī Má Cǎo Gēn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理藜芦的根。秋、冬采收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米左右。根茎短而粗,有多层褐色棕皮状

  • 金刀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刀菜药材名称金刀菜拼音Jīn Dāo Cài别名珍珠风、臭常山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广东紫珠的茎叶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灌木,高0.8~2米。小枝略被星状毛。叶对

  • 栀子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栀子叶药材名称栀子叶拼音Zhī Zi Yè别名黄枝叶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出处《本草求原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栀子"条。化学成分叶

  • 淫羊藿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淫羊藿根药材名称淫羊藿根拼音Yín Yánɡ Huò Gēn别名羊藿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、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根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