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寒疫

寒疫

病名。①指疫疠阴证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六。《说疫全书》卷二:“寒疫、世之言疫者,将瘟疫二字读滑。随曰疫止有瘟而无寒也,……至于当天气温热之时而凄风苦雨骤至,毛窍正开,为寒气所束,众人同病,乃天实为之,故亦得以疫名也。”证见发热怕冷,气壅痰喘,欬嗽胸痛鼻塞声重,涕唾稠粘,咽痛齿痛等。《温热暑疫全书》卷四:“入于阴,入则其人必先内慄,足膝逆冷,便溺妄出,清便下重,脐筑湫痛,正与俗称绞肠瘟软脚瘟之说符也。”可选用苏羌饮和圣散子等方。参见阴毒条。②指时行寒疫。即春分以后,天应温暖而反寒冷,因而出现类似伤寒的流行性疾病。《伤寒论·伤寒例》:“从春分以后,至秋分节前,天有暴寒者,皆时行寒疫也。”《时病论》载述寒疫的证候为:“其初起头痛身疼,寒热无汗,或作呕逆人迎之脉浮紧者,宜用辛温解表法治之。观此之证,与冬令初客太阳无异,因在春令,所以不名伤寒,又因众人之病相同,所以名为寒疫,然其治法,又与伤寒相去不远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产后玉户不敛

    病证名。又名产后玉门不敛、产户不敛、产后阴户不闭、阴门不闭。《万氏妇人科》:“女子初产,身体纤柔,胞户窄小,子出不快,乃至折裂,浸淫溃烂,日久不敛。宜内服十全大补汤,外用敷药:白芨、白龙骨、诃子、烂蜂

  • 痛经

    病名。亦名经前腹痛、经行腹痛、月水来腹痛、经后腹痛等。指每在月经期,或行经前后,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,甚则剧痛难忍者,称为痛经。临床常见有气滞、血瘀、寒湿凝滞、气血虚弱、肝肾亏损痛经等,详气滞痛经、血瘀

  • 曲泽

    经穴名,代号PC3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合(水)穴。位于肘横纹中,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处,微屈肘取穴。布有正中神经本干和肱动、静脉。主治心痛,心悸,热病烦躁,胃痛,呕吐,肘挛,臂痛等。直刺

  • ①五脏之一。与膀胱相为表里。主藏精,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,由于生殖之精是人类生育繁殖最基本的物质,故称肾为先天之本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。”又主水,合三焦、膀胱二

  • 时气发斑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九。又名时疫发斑、温疫发斑、温毒发斑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红花艾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益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虾蟆子

    见西晋·崔豹《古今注》。即蝌蚪。详该条。

  • 开宝详定本草

    见开宝新详定本草条。

  • 胃之关

    指肾。肾有调节水液的功能,起着胃的关闸作用。正常情况下,水入于胃,由脾上输于肺,肺气肃降,水下流而归于肾,再从膀胱、尿道排出体外。如肾气不化,往往影响水液代谢,小便不利而中焦痞满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

  • 医方便览

    书名。4卷,又卷首1卷。明·殷之屏撰。刊于1582年。本书根据皇甫中《明医指掌》中的医论歌括重加修订补注,共编为100首,每首之后分列治疗方剂(无方歌)。此外于卷首辑有运气,经络、病机、歌赋和医论。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