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五方。当归、川芎、防风、生地黄、荆芥、羌活、细辛、藁本、石膏、半夏、甘草、旋覆花、蔓荆子各五分,生姜三片,大枣二枚。水煎服。治妇人头风。②《医醇賸义》卷一方。生地黄五钱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臑会。见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即油桐子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:“痰饮流注于厥阴之经,亦能使胁下痛,病则咳嗽气急引胁痛。”《赤水玄珠》卷四:“痰饮停伏,胁痛,宜导痰汤。”甚则十枣汤,控涎丹等方。参见停饮胁痛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六棱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睛明条。
见《千金要方》卷三。李师圣《产育宝庆集》:“产后为风邪所中,角弓反张,口噤不开,名曰蓐风,用药不得大发其汗。并忌转泻吐利,用华佗愈风散(荆芥穗一味)最妙。”治疗参见破伤风条。
出《汉英韵府》。为破布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①为冰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为野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即盘肠气痛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