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花板
上腭的俗称。因其状似天花板,故名。
上腭的俗称。因其状似天花板,故名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讨论阴阳对立统一的法则。合而言之,则阴阳为一气;分而言之,则十、百、千、万可至无穷尽之数。但总的来说,无非是一个变化的道理。人身的经络,也是这样,分而言之谓之离,有阴经与阳经之分;并
古刺法名。五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半刺者,浅内而疾发针,无针伤肉,如拔毛状,以取皮气,此肺之应也。”是指浅刺及皮,并迅速出针的针刺方法。以其所刺极浅,如常法之半,故名半刺。因肺合皮毛,故本法应肺而
病证名。见《医门补要》卷中。多因脾伤不能约水,下注于囊所致。症为阴囊、阴茎肿胀明亮。治宜健脾、益气、行水。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、泽泻、猪苓等。若发生在老人或久病者,多属难治。
书名。清·沈彤撰。全书对《内经》、《甲乙经》中所载人体骨骼的部位形象、名称、逐条加以译考、注释,并纠正前人论述上的一些错误。为中医骨骼解剖专著。收入《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》中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胎前消渴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采集售卖药物,在群众中很有信誉。当时长安流传“人有义声,卖药宋清”。柳宗元曾为宋氏作传,称赞其不慕名、不为利的可贵品质(参见《柳宗元集》)。
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串臀漏……若皮硬色黑,必内有重管。”复杂性肛漏的一种。
书名。2卷。清·田宗汉撰。刊于1888年。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。遂详论此病,辨析与霍乱之区别,列述其病原、变症、死候、禁令、瘥后等情况,并摘取《伤寒杂病论》中与伏阴症同属一派的阴病条文作
病证名。出《银海精微》。系脾肺壅热,邪客腠理所致。证见胞睑红赤焮肿,高起如桃李,泪热羞明,可兼白睛红赤,甚至珠疼头痛,寒热并作等。治宜祛风清热,泻火解毒。方用散热消毒饮或仙方活命饮。外敷一绿散(《审视
书名。50卷。唐·甄立言撰(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题甄权撰)。原书已佚,其中部分佚文见于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医心方》等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