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治医说
见理瀹骈文条。
见理瀹骈文条。
指服药以治体内发生的多种病证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内者内治,外者外治。”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即走马胎,详该条。
见小儿推拿广意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K12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位于锁骨下缘,距胸正中线2寸处。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,并有乳房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通过。主治咳嗽,气喘,呕吐,不嗜食,胸痛等。斜刺0.3~0.5寸,
浊病的简称。又名赤白浊、二浊。①指小便浑浊之症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小便浑浊,色赤或有血者称赤浊,无血而色白者称白浊。《时方妙用》卷四:“浊者,小水不清也。”由湿热下注则为浊病。湿胜于热则白,热胜于湿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怀远人。参见朱肯堂条。
见《千金翼方》卷十六。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三。一作摊缓风。即摊缓。详该条。
《眼科纂要》卷上方。用鲜铜绿9克。为末,以生蜜调涂粗碗内,将碗覆转,烧艾叶烟熏至焦黑为度,取起冷定,以乳汁调匀,放饭上蒸过,搽烂处。治睑弦赤烂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必读》卷六。即虚劳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