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呕乳

呕乳

病证名。亦称溢乳。小婴儿呕乳,无其他症状,往往是由于小儿贲门松弛,乳母哺乳方法不当,以致有时在哺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出口腔而出现呕乳。《幼科发挥》:“初生小儿,胃小而脆,容乳不多,为乳母者,量饥而与之,勿令其太饱可也。”这种呕乳,只要改进哺乳方法或随年龄增长就会消失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感冒夹食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指感冒夹有食积。症见发热,恶寒,头疼身痛等感冒症状外,常伴有脘闷暖气,口臭,呕吐酸馊及未消化之食物,腹胀,甚或腹痛,便秘,脉滑,指纹沉滞。表里俱实,发热而二便

  • 肝咳

    病证名。①指咳则两胁痛,甚则不可以转动者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肝咳之状,咳则两胁下痛,甚则不可以转,转则两胠下满。”治用小柴胡汤、泻青各半汤、枳壳煮散加减。参肝经咳嗽条。②十咳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咳嗽诸

  • 经量

    指经期排出的血量。一般总量约为50~100毫升左右。由于个人的体质、年龄、气候、地区和生活条件等不同,经量有时略有增减,均属正常的生理范畴。如有病理变化,血量过多或过少,均属病态。参见月经过多,月经过

  • 节节红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赶风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虫胶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紫草茸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表里双解

    用于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的治法。可分两大类:①治外有表邪,里有实积。症见恶寒发热、腹部胀痛、胸部痞闷、恶心便秘、脉浮滑,可用厚朴七物汤。方中以桂枝汤去芍药解表,以厚朴三物汤治里。②治里热已盛,兼有表证。症

  • 五臭之一,腐为水臭,入通于肾,故为肾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北方黑色,入通于肾,……其类水,……其臭腐。”临床上,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腐臭,或者病人对腐臭有异常的感觉,常是肾经受病的征象。

  • 三串毒

    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:“此症上下生之,其形虽一,而中间皮好,但内肉溃烂,初起红色,亦不大痛,日渐溃烂。此症之来,六气七情所感,严寒酷暑所遇,积毒于脏腑,或年老男妇性度怡默而亦患此者,恐平居坐卧湿

  • 五风

    五脏之风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经有五风。”马莳注:“五风者,即八风之所伤也,特所伤脏异,而名亦殊耳。”

  • 新镌医论

    见肯堂医论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