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六淫病邪中的风、暑、燥、火等四种邪气。因其致病多表现为阳热证候,易伤阴津,故名。②侵犯阳经的邪气。
出《抱朴子》。即海马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》(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)。即胃管下俞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卫济宝书》卷上。为痈疽五发之一。因感受四时不正之厉气而生。发于手、足、掌心,或腰、腿、臀下伸缩动处(关节部位)。症见漫肿无头,色淡红,疼如痛风,憎寒发热,四肢沉重,烦渴等。初起宜万灵丹发汗解
见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血病门》。指血阻于内致气机升降不利者。多因负重拼伤,或郁怒伤肝,血络瘀阻所致。证见胁下支撑作痛,呼吸困难,有短促感。形体羸弱,遇怒恼则胁痛加剧等。治宜化瘀为主,可用麦芽煎汤
指上眼睑,又称目上弦。见目弦条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……血衄身热者死。”即衄血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孙一奎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即双胎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