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伏热或吐后引起的心胸烦热或烦闷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伏热内烦。”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吐之,但太阳病当恶寒,今反不恶寒,不欲近衣,此为吐之内烦也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五:“吐后心
膈证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见《医方考》卷三。详食膈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猪苓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蒲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太阴主三阴之表,故为开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凌霄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祖师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撰《太和济要方》五卷。宋·庞安时曾引用“唐大和年(827~840年),徐氏撰《济要方》”,年属大和,疑即此书。
即开窍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587~1671年【介绍】:明代人。名珣,字义都,一字士升。浙江余杭人。通诗文、书法、绘画等。二十七岁到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少林寺主管陶器,兼管医药,因而通晓医药、针灸、气功、养生、食疗等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