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指铡碎的草,喻体内的水液废物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去宛陈莝。”
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七:“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,如鸡鸭肝,与血俱下者,蛊痢也。此由岁时寒暑不调,湿毒之气,袭人经脉,渐至藏府,毒气挟热,与血相搏,客于肠间,如病蛊注之状,故名蛊痢也。”蛊毒下痢,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大便不通,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,名曰肠遗,随年壮。”并有注谓:“一云二寸半。”近代多以中极穴旁开2.5寸定位。本穴《腧穴学概论》名肠道。
病名。①指伤寒阳明热邪与宿瘀相搏结而成的蓄血症。见《伤寒溯源集》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证,其人喜忘者,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喜忘。屎虽鞭,大便反易,其色必黑者,宜抵当汤下
即金蟾散第一方,见金蟾散条。
【介绍】:见第五伦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。即桔梗汤第三方,见桔梗汤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何镇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济阴纲目》。即经行发热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尖尾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