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肿于喉两傍者,为双鹅。”即双乳鹅。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大红袍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紫金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以遍身红肿发块如瘤为特征。《伤寒温疫条辨》卷一:“疙瘩温,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是也。”证见遍身流走,病情危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疙瘩瘟,发块如瘤,遍身流走,旦发夕死是也。”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。
指子时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夜半而阴陇为重阴。”参十二时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,详该条。
儿科面部望诊的部位。见《丹台玉案·小儿科》。眉心离宫主心火;颞部,右坤宫主命门,左巽宫主小肠;耳门前,右兑宫主肺金,左震宫主肝木;口角旁,右乾宫主大肠,左艮宫主肾水;颏坎宫主肾水。中央戊巳土,疎黄无辛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中医学院编)。红花草又名紫云英。因禀性不耐,过食红花草(江南农村食用蔬菜之一。致病量多在1~2斤),致胃肠运化失调,湿热内生,兼感风热和日光照射,郁于肌肤而成。好发于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