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半夏三钱,黄芩、天门冬、麦门冬各二钱,五味子、杏仁各一钱,甘草五分,生姜五片。水煎服。治因伤于暑热而致的热嗽,症见口燥,声嘶,烦热引饮,或吐涎沫,甚至咯血,脉数者。
疫病的一种类型。指因火气过盛而引起的传染性、流行性疾病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赤气彰而化火疫,皆烦而躁渴,渴甚。”
即工尾势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手足弛缓软弱无力。多由风、寒、湿邪阻遏经脉所致。《千金要方·诸风》:“中风,身体疼痛,四肢缓弱不遂。”可用羌活汤、五痹汤等。本证可见于中风、痹证等。
病名。见《原机启微》。即针眼。详该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又名。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分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肩膊虚者,取之上。”②肩胛骨的别称。又名肩髆。
运气术语。五运主岁之中,火岁不及的名称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不及奈何?歧伯曰:木曰委和,火曰伏明。”指炎热之气伏而不彰。
病证名。《白喉忌表抉微》:“白喉初起,症象轻而白未见,即服此方。俟一见白象,即改服养阴清肺汤。”相当于白喉伪膜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狗尾草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