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宋代儿科医生。生平欠详。著有《小儿形证方》2卷。
丛书名。清·海阳竹林人辑。刊于1801年。内容为《解毒编》、《汇集经验方》、《怪疾奇方》。
见《盘珠集胎产证治》。即妊娠疟。详该条。
骨名。鼽与顺通。即颧骨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鼽骨下各一。”
见广嗣五种备要条。
气功术语。道家称进行气功炼功活动,吐故纳新,为炼内丹。
①外假寒而内真热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者,寒在皮肤,热在骨髓也。”参真热假寒条。②表寒未解,里热已盛。参表寒里热条。
用苦寒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。临床用于腹痛腹胀、大便稀烂热臭,舌苔黄腻等肠胃湿热证候。常用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枳壳、猪苓等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为从六品。
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气反者,……病在下,取之上。”指病证的表现、部位偏于下,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,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。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,用补中益气法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