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三册。即大黄散第一方,见大黄散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百会疽。见该条。
六经厥之一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厥论》:“腹胀,后闭,食为寒呕,名太阴厥。……考其厥因,多以不胜乘其所胜,气不得行,遂致于逆。”参见六经厥、厥证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夹竹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旋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同喑。即失音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关元,见该条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玄参、牛蒡子、荆芥、葳蕤、贝母、天花粉、马兜铃、桔梗、麦门冬各等分,甘草量减半。水煎服。治麻后余热,咳嗽声瘖。
见《中药临床应用》。为黑大豆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、附王步三先生烂喉丹痧论:“金匮有阳毒之纹,叔和作温毒之说,其证形与今之名丹痧烂喉者极合。”即烂喉丹痧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