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痱

风痱

①病名。指因中风而失音不语者。《千金要方》卷八:“中风大法有四:一曰偏枯,二曰风痱、三曰风懿,四曰风痹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九:“风痱,身体强直口噤不能言。”②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治风痱不能语,手足不遂灸法:度病者手小指内歧间至指端为度;以置脐上,直望心下,以丹注度上端毕;又作两度,续所注上,合其下,开其上,取其本度,横置其开上,令三合其状,如到(倒)作厶字形。男度左手,女度右手。嫌不分了,故上丹注三处,同时起火,各一百壮愈。”即取患者小指内侧指蹼缘至指端间距离为度量单位,以其一端置脐中,沿前正中线直上,于度端定一点。于此点上再以同等长度作一倒置等边三角形,其底边呈水平,三角各顶端是穴共3穴。近代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列作奇穴,名风痱,定位在中脘穴下0.5寸一穴,左右旁开1.5寸各一穴,共3穴。主治中风不语,手足不遂。艾炷灸3~7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头瘟

    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见《医方考·大头瘟》。又名大头风、大头痛、时毒、大头伤寒、虾蟆瘟、捻头瘟、大头天行、疫毒等。指以头面部红肿为特征的疫病。多因天行邪毒侵及三阳经络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大

  • 梦失精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又称梦遗。详该条。

  • 姜子叶

    见《农村常用草药手册》。为黄荆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相须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,以互相增强作用。如知母配黄柏。

  • 目晕

    病证名。其义有二:①指沿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出现的灰白色环状混浊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肝藏血,血气不足,则肝虚,致受风邪,风邪搏于精气,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,绕于黑睛之际,精彩昏浊,黑白不明审,谓之目

  • 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

   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足骨

    足部踝骨以下各骨的统称。包括跗骨、跖骨、趾骨。详各条。

  • 小鬼叉子

    见《江苏野生植物志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疳虫蚀鼻生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。即鼻疳疮,详该条。

  • 虚热证

    证名。指正气不足所出现的热证。《此事难知·热有虚实外何以别》:“若骨痿、肉烁、筋缓、血枯、皮聚、毛落,五阴不足而为热病,是虚热。”多因气血阴液不足,或邪盛伤正所致。证见心烦不眠,口燥咽干,潮热盗汗,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