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以面颧色淡红如妆,游移不定为特征,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危重病证。多因下元虚衰,真阳浮越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其面戴阳,下虚故也。”常伴见口鼻作衄,或口燥齿浮,足胫逆冷,脉浮大,按之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山矾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10卷。明·缪存济撰。作者论述内科杂病及女科、五官、口齿、金疮病证,简述其病因、脉象,介绍分证、治法颇详。编次的特点,以脾胃诸证列于前,其他各病证除女科外,不列专卷叙述。
【介绍】:见倪维德条。
见《要药分剂》。为芦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礼记·郑玄注》。为芜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》。即羊水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针灸资生经》等作池头。即温溜,见该条。
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。《灵枢·四时气》:“温疟汗不出,为五十九痏。”见五十九刺及热病五十九俞条。
详红晕边黑舌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