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著《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》1卷,已佚。
病名。指癫病深入于筋者。《灵枢·癫狂》:“筋癫疾者,身倦挛,急大,刺项大经之大杼脉。呕多沃沫,气下泄,不治。”参见癫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又名目脓漏、漏睛脓出、漏睛眼、热积必溃之病、窍漏证、眥漏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眥头结聚生疮,流出脓汁或如涎水,粘睛上下,不痛,仍无翳膜。此因心气不宁,并风热停留在睑
病名。系指齿缝间流脓,愈而复发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四:“肿脓汁出,愈而更发,谓之齿漏疳。”属牙漏。详牙漏条。
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:“其疽大如鸡子,形象犹如紫李,只肿不红,内串经络之间,流注骨节之内,遍身痠疼百节疼痛。”治同无头疽。
病证名,见吴克潜《病源辞典》。又名通睛,指眼珠呆滞,不能活动者。详通睛条。
补法之一。补益肾脏的方法。分补肾阴、补肾阳。详各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婴孺方》十卷,已佚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刺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熊运英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