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血心痛

血心痛

病证名。指瘀血所致的心痛。《证治汇补·心痛章》:“血痛,若跌扑损伤或平日喜食热物,以致死血留于胃口,时痛时止,或饮汤水下咽即呃。痛时从上而下自闻唧唧有声,搔抓无措,眠卧不稳,心下如刮,上连胸臆。乃积血不消,为火所载,非虫症也。又有妇人经行未尽,偶触恚怒,气郁不行,血亦留积,上攻心痛而成薄厥者,轻则开导,重则攻下。”《医学心悟·心痛》:“血痛者,痛有定处而不移,转侧若刀锥之刺。”《医学从众录·心痛》:“血痛,脉浮沉俱濇,其痛如刺,不可按扪,或寒热往来大便黑,宜失笑散主之。”《医宗己任篇》卷三:“血痛者,胸膈刺痛,脉必濡涩,食可进,四物汤加大黄桃仁红花主之。亦有宜用理中汤加肉桂、桃仁、红花者,须因症施之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心病源流》:“曰血,脉必涩,壮盛人宜下,宜代抵当汤;虚弱人须补而带行,宜四物汤加桃仁、穿山甲、肉桂心蓬术降香。”参心痛、瘀血胃脘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灵夺命汤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四方。朱砂(水飞)、蟾酥(人乳泡)、轻粉、胆矾各五钱,铜绿、血竭各一两,雄黄、枯矾各二两。为细末,面糊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葱白三寸嚼烂包药于内,热汤吞服,使汗出。治疔毒入腹,烦闷

  • 金笥玄玄

    书名。1卷。约公元九世纪以后著作,撰人佚名。内容记载人体寄生虫名称、形态、图形及治疗方药,但杂有浓厚的道家迷信色彩,有些图像富有想象力。后收入《夷门广牍》中。

  • 血瘀崩漏

    病证名。属崩漏证型之一。多因经期、产后、余血未尽,或挟外感,内伤,以致瘀血停滞于内,冲任失调,瘀血不去,新血难安,血不归经发为崩漏。症见阴道突然出血,量多不止,或血量虽少而淋沥不断;色紫黯有块,小腹疼

  • 白龙粉

    出《御药院方》。为玄明粉之别名。研极细,外用少许点眼。治肾水虚衰,肝经邪热,视物不明,或生障翳,胬肉攀睛,或迎风泪出,眼见黑花,或睛涩肿痛,或痒不可忍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)。

  • 蜜草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郑若溪

    【介绍】:见郑瀚条。

  • 六经辨证

    《伤寒论》的辨证方法。六经,即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。是张仲景在《内经》六经的基础上,结合外感热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,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深浅阶段的综合证候。六经彼此间是互相联系

  • 耳沁

    病名。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卷上:“耳沁,寒热交作,焮肿疼痛非常。”指聤耳之急性者。详聤耳条。小儿耳内肿痛之症。多由内有风热,复有水入耳所致。症见寒热交作,大哭不已,睡中惊啼,察其耳窍,焮红而肿。治

  • 六涎

    出宋·史堪《史载之方》。指风涎、热涎、冷涎、病涎、虚涎和毒涎六种。详各条。

  • 山崩子

    见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满山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