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鉴图
见舌鉴总论条。
见舌鉴总论条。
同肾阴虚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青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铃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咽喉之俗称。详咽喉条。
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。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夏刺络俞,见血而止。”
指在病变局部选穴治疗的方法。如额痛取印堂、攒竹;胃痛取中脘、梁门等。适用于周身体表各部的局部病变,对内脏和深部疾患亦有一定疗效。
证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胸腹胀闷,四肢厥冷,恶闻食臭,食入即呕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名曰食呕。此由饮食伤脾,宿谷不化之所为也。”《证治要决》卷六:“食呕,多因七情而得,有外感邪气,并饮
书名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94年。系《本草备要》与《医方集解》的合刊本。各见本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杨士瀛条。
指分布在胞宫上的脉络。出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,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。”其中包括冲、任二脉联属胞宫的部分,以维系并营养胞宫完成月经生理及孕育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