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宣散之药,去除壅郁之证。《汤液本草》卷上:“宣可以去壅,姜、橘之属是也。”又如胸中胀闷、呕吐、恶心等症,可用二陈汤利气散郁。
【介绍】:见沈金鳌条。
见彧中条。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。即摊缓。详该条。
见《喉风论》:“咽通地气,饮食之道也,俗名食喉。”即咽。详咽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《东医宝鉴》作外丘。即伏兔,见该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四方。赤茯苓、桑白皮、枳壳(麸炒)各三分,大黄(微炒)、石膏各一两,赤芍药、前胡、旋覆花、炙甘草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匕,加姜、枣,水煎,去渣服。治脾实热,头痛胸满,腹胁壅滞,不思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即地骷髅,详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差经。郑玉峰《济阴要旨》:“产后交肠病,又谓之差经,大小便易位而出。干粪结燥不行,方用润肠汤(麻黄、大黄、生地、熟地、升麻、当归尾、桃仁、红花、甘草)治之。如大便溏薄,而从小便出者,宜五苓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