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脐疔

脐疔
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疔疮生于脐部,多见于婴幼儿。证治见疔疮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决明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六方。生石决明、僵蚕、防风、穿山甲、连翘、羌活各一钱,乳香、甘草、金银藤、黄连、当归尾、大黄、天花粉各八分。酒、水煎,空腹服。治颈项坚肿木硬,口躁舌干,恶心烦渴,便秘。

  • 蛇身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七:“谓人皮肤上,如蛇皮而有鳞甲,世谓之蛇身也。”又名蛇体、蛇皮癣、蛇胎。本病为胎传,婴儿出生后不久,皮肤即为灰色、干燥、粗糙,上有鳞屑,紧附皮肤,边缘翘起,状如蛇皮,触之有

  • 六十六穴

    十二经中的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、原各穴数字的总称。出《标幽赋》。十二经各有“五输”,合六十穴;另加阳经“原”六穴,共六十六穴。子午流注以此为基础。

  • 一见消

    见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白花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十字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陆嶽

    【介绍】:明医家。字养愚。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少习儒,长精医学。嘉靖(1522~1566)年间以医名三吴(今江浙一带),外至闽峤粤海(今闽粤等地)皆崇信之。著有《红炉点雪》8卷。子肖愚、孙祖愚皆能医

  • 开喉箭

    ①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朱砂根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射干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太医署

    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,隋唐臻于完备。以医疗为主,教学次之。唐时,属太常寺。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。由太医署令、丞等负责管理。分设医、针、按摩和咒禁等部门,医又分为体疗、疮肿、少小

  • 气痔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因风邪蕴积肠间,或情志过激,酒食所伤而致。症见肛门肿突,大便难而血出,腹胁胀满,甚或形成脱肛良久不能入。治疗:因风邪蕴积者,可选用威灵仙丸加减;因情志过激而发者,可选

  • 鸦燕草

    ①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肺形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拦路虎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