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胎疸

胎疸

病证名。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。又名胎黄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:“小儿在胎,其母气有热,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,体皆黄,谓之胎疸也。”《幼科铁镜》:“胎黄,由妊母感受湿热,传于胞胎,故儿新生,面目通身皆黄如金色,壮热便秘溺赤。”治宜清热化湿,用茵陈蒿汤加味。亦有少数小儿,先天元气不足脾气虚弱,寒湿不化,面色暗黄无泽,肢冷便溏。治宜温脾化湿,用理中汤加茵陈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火嗽

    病证名。指火盛犯肺引起的咳嗽。又称火热嗽、火咳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火嗽,火热嗽也。其脉洪数,必兼面赤,烦渴引饮,有声痰少。或由肺家积热,宜清肺饮;或由伤寒潮热,痰盛,胸胁痛,宜柴胡枳桔

  • 诊脉入门

   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
  • 汤方

    也称汤头。即内服煎剂为主的药方。见汤头条。

  • 红演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红丝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平脾脉

   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。指脉来柔和而起伏有节,从容均匀之象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平脾脉来,和柔相离,如鸡践地。”

  • 运气喘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学纲目·喘》。指岁运失常,气候变化所致的气喘。①中岁金太过而致者,症见咳嗽气逆,肩背痛,喘喝有声,胸凭仰息等。当治以温剂。②由岁火太过,火攻肺虚而致者,症见喘咳肺胀,呼吸响鸣,寒热,少气

  • 打损

    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五。即打伤,详该条。

  • 蜡花

    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蜡梅花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阴茧

    病名。见谢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因肝火湿热太甚下注,或新婚伤损,或交合不洁染毒而成。症见阴户一侧或两侧结肿,形如蚕茧。治宜清肝泻热解毒。方用逍遥散加减,或用甘草水薰洗。

  • 黄丹

    见《抱朴子》。即铅丹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