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后小指侧的高骨处,即手的锐骨部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太阴之别……其病实则手锐掌热。”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玉竹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寒与热是两种相对的症状。本篇着重阐述有关寒、热两种类型的病证及治疗方法,故名。文中介绍了皮寒热、肌寒热、骨寒热以及骨痹、热厥、寒厥等病症和针刺方法。还叙述了四时取穴的常规和中病而止的
指酉时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。”参十二时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外科著作。3卷。清·时世瑞撰。刊于1831年。此书为时氏家塾教本,故以歌诀形式写成。首论痈疽原委及辨证治则;次述身体各部疮疡、丹毒。词语简明,便于记诵,为初学中医的门径书。现存初刻本。建国后有影印本。
病名。见《治疔大全》。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。证治见疔疮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闷通“闭”。详淋闭条。
法医学著作。清·瞿中溶撰于1827年。1卷。作者鉴于《洗冤集录》一书屡为后人集注或改动,内容已与原著有所出入,遂以其所藏之元刻本为依据,与其他版本相互参校而成此书。书中强调早期检验的重要性,谓:“检验
即月经初潮的别名。《寿世保元》卷七:“室女十四岁,经脉初动,名曰天癸水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