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断前后诸症

经断前后诸症

病证名。指妇女更年期月经将断未断之时,出现一些综合性的病症。多因肾气衰弱,冲任虚损精血不足,以致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和温煦,临床症状参见更年期综合症条。如见头昏目眩心烦易怒,情志失常,手足心发热,月经量多,或经漏淋沥不断,耳鸣心悸,或潮热汗出,颧红口干等症,为真阴亏损,阳失潜藏,宜滋阴潜阳,用六味地黄汤加龙骨牡蛎、龟板、白芍沙苑蒺藜石决明之类;若见失眠怔忡或情志失常者,为心肾不交,宜滋肾宁心安神,用补心丹;若见畏寒喜暖,腰脊痛,腿软腹冷者,为肾阳不足,冲任督带失于温煦,宜温阳补肾,用右归丸人参破故纸仙茅淫羊藿等;若见神志烦乱善悲欲哭,呵欠频作者,为阴血亏耗,不能濡养五脏,火动内扰之脏躁症,宜甘润滋补,调养心脾,用甘麦大枣汤,酌加枣仁茯神,以安神,竹茹除烦,陈皮理气,或加生地、麦冬以滋心肾之阴,白芍敛肝和脾,黑芝麻以养肝肾而润大肠等,均可随症酌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佐良

    【介绍】:清医生。字恕子。四川叙永人。生活于18~19世纪间,秀才。志以医药济人,治学推崇喻嘉言,但不泥于一家。认为“学医贵在集众方之长而为己长”。临诊精思细察,处方遣药当机立断。兼善诗文,惜年未40

  • 文火

    即火力小而缓。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,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,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。

  • 生金中毒

    病名。指吞服生金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急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生金毒药物,如白药子、翡翠石、鹧鸪肉、鸭血、白鸭通汁、生鸡屎淋汁等。可参考。参金石中毒条。

  • 沈氏棉子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四方。棉子八两,升麻、炮姜各四钱,白术一两,半夏八钱。为末,砂糖炒烊和丸,每服二钱,空腹米汤送下。治感伤寒冷而成寒积,腹中疼痛,喜按,喜暖,口吐清水。

  • 块根木蓝

    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一部1977年版。又名远志木蓝、虫豆柴。为豆科植物块根木蓝Indigofera neopolygaloides Hu的块根。分布贵州、云南。苦,寒。止痛消炎。治胃痛,胃肠炎,咽

  • 肿胀如杯

    病证名。又名覆杯,目封塞。由风热外侵或肝经实火传脾土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目赤痛,脾胀如杯覆也。”并谓:“肝邪实而传脾土,土受木克,……其珠必疼尤重,而脾亦急硬;若暴风客热作肿者,必热泪多而珠疼

  • 叭哒杏仁

    见《要药分剂》。即巴旦杏仁,详该条。

  • 痧喉

    病名。即喉痧。又名疫喉、疫喉痧、烂喉痧。本病除发热、咽喉疼痛肿烂外,皮肤还出现痧斑,故名。治以辛凉解表,泄热解毒,滋液养阴等法为主。参见疫喉等条。

  • 丝莼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莼,详该条。

  • 病证名。①指胸腹部痞满、按之不痛的疾患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发于阳,而反下之,热入,因作结胸;病发于阴,而反下之,因作痞。”又:“若心下满而硬痛者,此为结胸也,大陷胸汤主之;但满而不痛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