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医门补要》卷中:“阴湿鼓胀,寒湿留着中焦,清阳不布,满腹坚胀,面黄,不渴,不食,脉沉迟,宜通阳汤。”参见鼓胀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任建宁(今福建建瓯)府判,精于伤寒,撰有《伤寒百问歌》4卷。
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。即薏苡仁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别名。出《刺疔捷法》。即上迎香,见该条。
治法术语。龙,喻肾火;海,喻肾水。水亏则虚火上炎。于补阴药中少佐附、桂,使虚火敛藏,故借以比喻。此法又称引火归原。详该条。
即肾阳。与元阴相对而言,是生命的本元,故称。详肾阳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编著饮食疗法专书《续法馔》5卷。
经穴名。代号SJ21。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,张口取穴。布有耳颞神经,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、静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聤耳,齿痛,颌肿,眩晕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
见《本经逢原》。为蒟酱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即上腭痈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