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血不养筋,肢节活动不利,动则作痛的病症。《丹溪心法·中风》:“筋枯者,举动则痛,是无血不能滋养其筋。”可见于年老体弱之人。亦为中风后遗症之一。
即病邪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邪气盛则实,精气夺则虚。”参见邪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病热候》。①指阴阳气血虚亏引起的发热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凡虚热皆因精神外驰,嗜欲无厌,阴气耗散,阳无所附,遂致浮散肌表而发热,实非有热也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卷一:“若夫饮食
即齿衄。详该条。
解剖名。见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见医学五则条。
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翼方》卷十一。同眼暗,即目昏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穿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久恶疮、恶毒疮、顽疮。①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载“治头疮恶疮骨疽等牛屎熏方”,是指一般顽固的外疡。②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诸疮生身体……疮痒痛焮肿而疮多汁,身体壮热,谓之恶疮也。”泛指脓液
①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白芥子之别名。②出《孙天仁集效方》。即芥子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