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。又名白虎风、痛风。详历节风、痛风条。
《不居集》上集卷十七方。乌梅肉二两,巴豆霜(去油)五粒。乌梅肉水煮烂,候水少干,入巴豆,煮片刻,搅如稠糊,取出捣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至十五丸,生姜煎汤送下,不拘时服。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,面色青白浮肿
出《保生秘要》。即击探天鼓法,见该条。
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,食而知味。表示胃阴恢复,胃气正常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号乐天。福建邵武县人。擅长儿科,尤精于麻痘。嘉庆年间(1796~1820年)曾在广东学人痘接种术,后在福建推广种痘术。晚年著有《保赤指南车》一书,对儿科杂证,尤其是麻痘有较详尽的叙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妊娠烦渴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红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医家。扁鹊的弟子,详见子阳条。
见朱振声《妇女病》。即手先下的横产。参见横产条。
奇零不尽的余数。《灵枢·卫气行》: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