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涎嗽

涎嗽

证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。指咳嗽而有痰涎溢出者。多由风热炽盛,灼液酿成痰涎,上逆而嗽;亦有素体阳虚,肺复受寒,以致痰涎上泛,射肺而嗽。风热炽盛者,治以清热豁痰为主,用温胆汤加竹黄竹沥僵蚕之类;阳虚受寒者,以温中散寒为主,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白附子之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持针

    术者操持针具的方法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持针之道,坚者为宝。”意谓针刺时拿针的方法,应以坚定有力为佳。以毫针为例,一般用右手拇、食、中三指捏持针柄,以无名指抵住针身,这样针刺时便不致弯曲,而直至腠

  • 善酸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。

  • 臭阿魏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阿魏,详该条。

  • 红毛大戟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

  • 丁奚疳

    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名为小儿丁奚病。指小儿疳疾,骨瘦如柴,其形似“丁”之证。属于脾胃虚损,气血衰惫,以致出现面色苍白,低烧潮热,四肢细小,项长骨露,尻臀无肉,腹胀脐突,以及食多吐逆、泄泻无度

  • 陈岳谿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文治条。

  • 脐上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冲疽①。见该条。

  • 心热病

    证名。①指心受邪热所致的病症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心热病者,先不乐,数日乃热,热争则卒心痛,烦闷善呕,头痛,面赤,无汗,……”②指心痈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心病源流》:“心痈,心热病也。经曰:诸痛痒疮疡,

  • 相火妄动

    指肝、肾阴虚火炎而引起的病变。常具有火性冲逆的特点。症见眩晕头痛、视物不明、耳鸣耳聋、易怒、多梦、五心烦热、性欲亢进、遗精早泄等。若偏于肝阳亢者,治宜育阴潜阳;偏于肾火旺者,须滋阴降火。

  • 疠疡风

    病名。生于皮肤的一种表浅癣疾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:“疠疡者……人有颈边,胸前,腋下,自然斑剥点相连,色微白而圆,亦有乌色者,亦无痛痒,谓之疠疡风。”多由风邪湿热郁于皮肤,久而不散而成。好发于颈旁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