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胀

气胀

病证名。①胀病之一。一名胀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《仁斋直指方·胀证》:“七情郁结,气道壅塞,上不得降,下不得升,身体肿大,四肢瘦削,是为气胀。”气虚、气热、气寒亦可致气胀。《医碥·肿胀》:“因于气:气热壅滞作胀,或气寒不运作胀,或气实作胀。其色苍老,皮厚肉坚,其胀或连胸胁,或倏然而胀,或通身尽胀,以手按之随手即起者,如按气囊也。……凡胸腹胀初得是气胀,宜行气疏导之剂,木香槟榔枳壳青皮陈皮厚朴之类。”参见胀条。②即鼓胀。《医碥》卷三:“气胀,又名鼓胀,以其外虽坚满,中空无物(止气作胀耳),有似乎鼓也。”参见鼓胀条。③眼科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睛无所苦,但气轮一处二处虚虚壅起而不红不紫,或圆或长或中断,隐若鱼腹中之白泡。”即状如鱼胞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肉刺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脚趾间生肉如刺,谓之肉刺。”又名鸡眼。本病因鞋紧窄,或足骨畸形,局部长期受压、磨擦,使皮肤局限性增厚而成。多生于足底前端或足趾部。数目不一,似豌豆大,状如鸡眼,根部深陷,

  • 语言蹇涩

    亦称语言蹇吃、口不能言。指舌体转动不灵活而说话艰难的症象。多因风邪乘袭,痰涎壅盛所致。《华氏中藏经·论治中风偏枯之法》:“人病中风偏枯,其脉数而面干黑黧,手足不遂,语言蹇涩。”《万病回春·中风》:“其

  • 失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咳嗽声音嘶嗄。多因热嗽、冷热嗽久延所致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失音嗽。有热嗽失音咽疼,多进冷剂而声愈不出者,宜以生姜汁调消风散,少少进之,或只一味姜汁亦可。冷热嗽后失音者尤宜。嗽而失音者,非独

  • 立法处方

    是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一环。通过辨证,确定为某种病证后,根据其病因病机和脏腑所属,订立治疗原则(立法),并据以选用方药(处方)。如风温病初起,邪在肺卫,乃立辛凉解表之法,处以辛凉之剂银翘散,随证加减。

  • 白马尾

    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白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少理

    皮肤上细小的皱纹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面多少理。”

  • 扶阳抑阴

    扶助阳气以抑制阴寒邪气的治法,见《医门法律》卷一。该法为温补学派治疗立法的主要依据,认为“天之大宝,只此一丸红日;人之大宝,只此一息真阳”,“故阳性畏其衰,阴性畏其盛”(《类经附翼·大宝论》),因此治

  • 后天之精

    即水谷之精。详该条。

  • 吴六吉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谦条。

  • 吊下巴

    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详颊车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