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草药》。为地肤子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即艾灸补泻,见该条。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脾疳,详该条。
病因六淫之一。亦称湿气。湿为长夏的主气,故长夏多湿病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因于湿,首如裹。”参见湿气条。
泛指颈项,或专指颈项的前部。参见颈项条。
古作脣。又名口唇、唇口、飞门。于口之前端,分上唇、下唇。为脾之外候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:“脾之合肉也,其荣唇也。”唇与发音有关,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口唇者,音声之扇也。”
即手之第二指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水廓。详该条。
见清·寄湘渔父《达生保赤编》。即沥浆生。详该条。
脾属中央土。因其运化水谷精微,滋养脏腑器官、四肢百骸,故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中央生湿,湿生土……在脏为脾。”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脾为孤脏,中央土以灌四傍。”张景岳注:“脾属土,土为万物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