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济解化丸
即大金花丸,见该条。
即大金花丸,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石南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宋代校订和校刻医药书籍的机构,属编集院。创始于公元1057年。是在我国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等条件下出现的。这个机构曾对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、《难经》、《甲乙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诸病源候论
又称去瘀生新、活血生新、化瘀行血。是祛除瘀血、流通血脉的方法。血液由于阻滞而变为瘀血,须去除才能使血脉流畅。用桃仁、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当归、川芎、红花、三七、丹参等药。
病名。泛指鼻不闻香臭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鼻聋者,为不闻香臭也。”此乃鼻病中一种常见的症状。治宜审证求因,辨证用药。
书名。2卷。陆循撰。作者以中医病证列目,叙述药物使用及生活、调摄、宜忌事项。可供中医护理的参考。本书有《溪医述十五种》本。1921年绍兴医药学社出版单行本。
五味指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等食味。长期偏嗜某味食物,或食味过浓,对于人体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致病。如偏嗜辛辣,容易发生便秘,诱发口疮或痔疮等病;嗜食甘腻,往往引起中满、泛酸等症。所以临床上除治病外,有时应
病名。见《辨证录》卷十三瘰疬门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五种瘿病的合称。①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五。即石瘿、泥瘿、劳瘿、忧瘿、气瘿。②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五。即石瘿、肉瘿、筋瘿、血瘿、气瘿。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方。川芎、当归、白芍药、生地黄、黄连、天花粉、知母、黄柏、大黄(蜜水拌炒)各二钱。水煎,空腹服。治悬痈蕴热结肿,小便涩滞,大便秘结,内热口干,烦渴饮冷,六脉沉实有力者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之中点。主治坐骨神经痛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5~15壮;或艾条灸10~30分钟。